晨报精选|我和张定宇聊了什么?,三次累计20个小时

前几天 ,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 , 看着张定宇脚步蹒跚地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情景 , 亿万人落泪 。
张定宇 , 的确是一个英雄!
晨报精选|我和张定宇聊了什么?,三次累计20个小时
文章图片
本文作者在武汉抗疫期间采访张定宇(左)
在武汉抗疫期间 , 我曾经三次单独采访张定宇 , 并深度交谈 , 时间累计20个小时 。
张定宇给我的印象是个头不高 , 眼睛眯缝 , 似乎总是没有睡醒 。 听他说话 , 似乎还有些口吃 。
采访之后 , 我创作了一篇报告文学《铁人张定宇》 , 在《人民日报》发表 。
说他“铁人” , 并非仅仅形容他意志刚强如铁 , 主要是因为他的形象 。 由于“渐冻症”病情严重 , 他的下肢已经机械化 , 双腿僵硬 , 犹如铁具 。
这三次采访 , 我主要挖掘他在抗疫中的“战斗”故事 。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 相信大家都已从各种渠道获取 , 本文不再赘言 。
作为一名作家 , 采访时 , 我也有意侧重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 , 以期创作一本长篇报告文学《金银潭》 。
的确 , “英雄”张定宇的背后 , 是他的烟火人生 。 他有着特殊的粗糙、特殊的痛苦、特殊的作风、特殊的绝望 。
这篇文章 , 就从这些方面入笔吧 。
张定宇 , 是典型的武汉人 。
他1963年生于汉正街 , 工人家庭 , 兄妹三人 。 从小 , 他就坐在长他5岁的哥哥的自行车上 , 跑遍了周边的每一条街巷 , 体味了老汉口的繁华 。 1981年 , 他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 。
虽然学医 , 虽然好胜 , 却也斗不过疾病 。 在他大学期间 , 最亲爱的哥哥竟然患肾病去世 。 凶手 , 则是一种名叫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病 。
这 , 是他生命中永远的痛 。
医学院毕业后 , 他被分配到武汉市第四医院 , 做麻醉科医生 。
在这里 , 这个好强的楚人 , 开启了自己的从医之旅 。
精湛的医术、宽阔的视野、果敢的作风、爽直的性格 , 他成为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 , 从而一步步走上医院行政岗位 , 从普通医生、医务处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 , 直到副院长 。
在这里 , 他也收获爱情 。
妻子程琳 , 也是武汉人 , 小他5岁 , 武汉卫校毕业 , 在本院任护士 。 1992年结婚后 , 贤惠的妻子无微不至地护理着他和全家人 。 哥哥病故 , 他成为家中独子 。 父亲去世后 , 母亲跟随他生活 , 婆媳亲好 , 宛若母女 。
不仅遇到爱情 , 更坚定了信仰 。
说到这里 , 可能某些读者会有一些反感 。 在这个现实、物质的社会里 , 谁还在高谈信仰 , 简直是虚伪 。 但我要说 , 这个社会上 , 总是有一些人把信仰当作生命 。 比方 , 张定宇的主管领导 , 一位段姓副院长 。
这位段副院长 , 负责基建和财务 , 却是干事又干净 , 公正又透明 , 不沾染社会上的歪风邪气 , 让张定宇景仰不已 。 有一天 , 他问为什么这样?段副院长说 , 我是一个副处级干部 , 比全武汉2/3的人收入要高 , 生活医疗都有保障 。 国家给我如此条件 , 我心怀感恩 , 只有无私地报答 。 这种报答 , 就是实实在在地干好工作 , 只有这样 , 才能对得住国家 , 也对得内心 。 这才是生命的价值和最大快乐 。
段副院长还告诉他 , 作为一个单位或部门负责人 , 永远不要在经济上占便宜 。 固然 , 人都有私心 。 当领导 , 最大的私心、最大的好处 , 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和设想 , 实现自己的愿望 , 从而寻找到自己的成就感、满足感 。 当然 , 所有的愿望 , 必须代表单位或部门的根本利益 , 否则就是自私 , 就是犯罪!
段副院长有一句口头禅:半夜不怕鬼叫门 , 两袖清风最潇洒!
段副院长 , 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副处级干部 , 但在他心中 , 是一位精神导师 , 是一座巍峨大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