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最后的赢家:金融产业家/产业金融家( 三 )


但“金融产业家/产业金融家”已不再单一从金融或产业角度思考问题了 , 他们不仅会用投同理心思考企业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价值观、团队建设、发展规划、市场规模等等 , 还会从科技创新与运用等角度来思考是否有机会将原本完全不相关或弱相关的学科如云计算、物联网、智能设备、量子计算、力场模型、化学、物理、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与项目融合 , 是否产生颠覆传统思维的新认知或破坏性创新?产生出多种机会?能否重新演绎原有的行业?有机会裂变出一个新行业?是否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是否可以采用技术驱动提高效率?等等 。 这些已经不是单一的产业和投资机构可以做到做好的
可以对比下你的组织是属于哪一阶段的 。 一个只有产业但没有运用金融投资理念的 , 或你没有自己控制的产业、上下游和生态圈的单纯投资机构 , 如果你继续只做做产业或者只做单纯投资 , 是否开始感到一丝的压力了 。 马太效应也只会越来越明显了 , 以前可能还有机会80/20 , 现在可能已是90/10 , 不久后会是95/5甚至99/1吗? 凡是且有可能
很赞同杰夫.贝索斯的观点:如果你要创新 , 必须愿意长时间被误解 。 你必须采取一个非共识但正确的观点 , 才能战胜竞争对手
Part 4 感谢
在这3页PPT成型的过程中 , 研究了很有代表性的资本公司 , 如高瓴资本、普华资本、3G资本、KKR、高盛、黑石等;产业公司如阿里、京东、美团、亚马逊、Tesla、丹纳赫、10xgenomics、Missionbio、药明康德(603259,股吧)、微创医疗、PACT Pharma、百济神州、同盾科技、栈略数据等等
还获得了一些资本大佬和好友的建议和分享 , 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请
所思所想不一定正确 , 如果该文章对你有一点启发那我也就满足和开心了
当然 , 我们更欢迎任何建议 , 甚至批评 , 与我们一起分享和探讨您的认知
Part 5 One more thing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 , 我和多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等多学科的科学家们(有教授、博士后、博士)刚成立了“上海高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从一开始我们就运用了金融产业家和交叉学科融合的理念 , 立志做一家创新跨界的数字免疫生物科技公司 , 高精准地探测生命的奥秘 , 帮助人类健康快乐长寿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