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绿色绘就三江源——来自青海脱贫奔小康一线的蹲点报告( 二 )


靠山吃山 , 靠水吃水 , 如今山下牧民却换了“吃法” 。 放下牧鞭守护绿色 , 4年间 , 尼玛或步行或骑摩托每天巡山3小时 , 两天走遍1000亩草场 。 每月2000元的工资让尼玛一家有了稳定收入 , 更坚定了他守护家园的决心 。
如今 , 在广袤的三江源地区 , 活跃着1.7万名生态管护员 。 他们依靠生态扶贫资金让三江源区满眼绿色 , 也将朴实的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绿色绘就三江源——来自青海脱贫奔小康一线的蹲点报告
本文图片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阴柯河村 , 当地牧民关却卓玛在阴柯河牧委会日赛牧女环保小组活动照片墙前留影(8月20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龙 摄
“你看 , 这是2018年4月15日拍摄的 , 那天我们捡了十几袋垃圾 。 ”照片上的环保志愿者关却卓玛头系围巾、身着棉服 , 正在捡拾垃圾 。
海拔3600米的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雪山乡 , 地处阿尼玛卿雪山脚下 。 2011年前后 , 关却卓玛发现村民倾倒在路边和山沟里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 。 虽文化程度不高 , 但她却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 。 在她号召下 , 7名妇女和她一起开始捡拾垃圾 。
“这里是三江源 , 做这件事很有意义 。 ”关却卓玛的丈夫吉太才让负责运送垃圾 , 几年来从无怨言 。 在他们带动下 ,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 2016年 , 雪山乡阴柯河牧委会日赛牧女环保小组正式成立 。
多年来 , 38名妇女在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开展志愿服务 , 人均服务192个小时 。 “‘日赛’ , 藏语意为‘新的一座高山’ 。 我们希望阿尼玛卿雪山永远圣洁 。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绿色绘就三江源——来自青海脱贫奔小康一线的蹲点报告
本文图片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噶丹村 , 生态管护员索南吉(右)与才让多杰在村子周边的草原上捡垃圾(8月19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龙 摄
20世纪90年代末 , 玛沁县格多草原上硕大的老鼠东奔西窜啃食草根 , 黑土滩上牛羊无草可食 。 2000年 , 多旦当选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主任 。 “要能把黑土滩治理出来 , 就给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他带领村民 , 开始了漫漫种草路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绿色绘就三江源——来自青海脱贫奔小康一线的蹲点报告
本文图片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 , 治理后的黑土滩长出牧草 , 当地牧民加央收割搬运牧草(2019年11月8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龙 摄
从在一小片黑土滩上撒下草籽却盼不来一棵草芽 , 到变卖自家牲畜筹措资金种下1400亩高原燕麦草 , 他们不知道进行了多少次试验 。 直到有一天 , 一株株嫩草开始在试验田里生根发芽 。
如今 , 格多村合作社统一种植三种草: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 , 近11万亩秃山荒原已披上绿衣 。 眼前的多旦已68岁 , 他身材魁梧 , 走路带风 。 “希望不辜负养育我的草原 , 为子孙留下绿水青山 。 ”
新华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绿色绘就三江源——来自青海脱贫奔小康一线的蹲点报告
本文图片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 ,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生态保护站勒那村生态管护队第七组的队员在鄂陵湖畔捡拾垃圾 (2018年12月2日摄) 。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龙 摄
以“绿”奔富
“大家看看我手里的这款牛肉干 , 肉质紧实 , 纹理清晰 , 虽然价格有点高 , 但绝对和你们平时吃到的不一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网络主播洛家太手持当地生产的牦牛肉干 , 手机屏幕上不断滚动着网友留言 。
牦牛肉干、藏红花、黑枸杞、牦牛奶 ,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 , 特色农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富了牧民口袋 。 服务中心主任王宁介绍 , 自去年11月以来 , 仅牦牛奶已销售21吨 , 帮助1483户贫困户增收超过15%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