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为何能建成世界最早的现代国家?

编者按:西方政治学者是近年才承认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 , 才承认中国于秦汉时期就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国家” , 早于欧洲1800年 。 “现代国家”意味着要拥有一套非血缘、依法理、科层明确、权责清晰的理性化官僚体系 。 与秦汉同时是罗马 。 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最大规模政治体 。 欧洲史上的大规模政治体 , 无不以罗马为精神象征 。 秦汉与罗马作为两个都建立在农业社会之上的超大规模政治体 , 都需要处理土地兼并和小农破产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政权与军阀的关系、本土文化与外来宗教的关系 。 但两者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 罗马之后再无罗马 , 只有多个信仰基督教的蛮族封建王国 。 而秦汉之后却继续兴起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 。 相似的基础 , 相似的挑战 , 不同的路径 , 不同的结果 。 本文希望通过对秦汉和罗马两个古老文明的对比分析 , 增进人们对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了解 , 促进文明互鉴 , 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实践 。 里耶秦简里的秘密2002年 , 在武陵山脉湘西龙山里耶镇 , 考古学家们挖出了一座秦朝小城 。 在一口废井里 , 发现了数万枚行政文书竹简 , 名曰里耶秦简 。 这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第二个重大发现 , 使人们能近距离观看秦代基层政权 。 里耶古城 , 是秦征服楚后设立的“迁陵县” 。 城很小 , 只有一个大学操场那么大 , 人口数不过三四千 。 秦朝在这里居然设立了完整的一县三乡机构 , 在编官吏多达103人 。 这些秦吏组织人民开垦荒地 , 但毕竟高山深谷田地少 , 费了牛劲才达到户均35古亩 , 还不到当时“一夫百亩”通制的三分之一 。 税率只有8.3% , 相当于十二税一 , 比周代的“十税一”还少 。 一个县每年新增的税收 , 只相当于6.5户人家一年的口粮 。 从经济角度讲 , 为这样一块土地设置这么多官吏很不值 。 但秦吏要的不是税收 。 考古学家清理出一支竹简 , 记录了当地深山里发现的一种并非丰产的植物“枝枸”(俗称“拐枣”) , 秦吏认真描述了它的性状、位置、产果情况 , 录入了官方档案(“下广一亩 , 格广半亩 , 高丈二尺 。 去乡七里 。 卅四年不实”) 。 这体现了一种不遗余力探明山川物产的使命感 。 秦吏们一步步开发国土、编户人民、画出地图交给上级的“郡” 。 “郡”再将下属各县的地图合并成“舆地图” , 上报到朝廷归档阅存 。 秦吏们除了促进生产 , 还要处理纷繁复杂的民政司法事务 。 秦法非常完备 , 不光有法条 , 还有判例 , 还有上诉制度 。 小吏们必须严格依法工作 。 如每份文书都要同时抄送多部门留底查验;如轻事重判和重事轻判 , 都属于“不直”之罪 , 如果法条互相抵牾 , 还要层层上报等仲裁 。 在两千年前 , 就把基层行政搞到如此精细化世所仅见 。 县乡小吏还常轮岗 。 在里耶秦简的伤亡名册上 , 记载着多名小吏累死病死于任上 。 103人的编制 , 长期缺额49人 。 秦把天下驱使得很苦 , 把自己驱使得同样苦 。 但也只有这种玩命苦干的“苛政” , 才能在短短14年里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 整治山川 , 修建路网 。 这些使后面几十代人受益的基础设施 , 成本却由这一代人背负 。 人民牺牲之惨烈 , 心灵之痛苦 , 连天下一统的成就都不能抚平 。 历史评价 , 从来不只是道理 , 还有感情 。 秦灭亡时 , 天下没有人爱它 。 项羽灭了秦后希望恢复分封制 。 他不想管理如此大的天下 , 只想回到熟悉的水土做封建王侯 。 而打败项羽的刘邦却拒绝退回分封 , 反而沿袭了秦制大一统 。 他与项羽最大的不同 , 项羽是贵族 , 他是小吏 , 当过沛县的一个亭长 。 他的骨干集团大多也是小吏 , 萧何是主吏 , 曹参是牢头 。 他们最清楚帝国的基层与上层如何结合;他们最熟悉郡县制的运作;他们最明瞭庶民的需求;他们最洞悉维系大一统的奥秘 。 所以在攻入咸阳时 , 萧何不要金银财宝 , 只抢夺秦廷收藏的律令、地图和编户册 。 汉朝正是依靠这些资料才重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 。 基层政权出天下 。 这是秦汉之所以能建成世界最早现代国家的原因 。 罗马是蓝色商贸文明吗?和秦汉同时 , 罗马崛起为地中海霸主 。 秦汉与罗马 , 是欧亚大陆东西两头大致同期的古代文明 。 两者的人口与地域规模也相似 。 罗马鼎盛时期 , 其囊括的环地中海人口大致是5000-6000万 。 秦汉的人口也在5000-6000万 。 很多人认为 , 中国是黄色农业文明 , 希腊罗马是蓝色商贸文明 , 似乎从源头就有优劣之分 。 并非如此 。 从1960年代开始 , 西方古史学界的共识是 , 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后1000年的希腊罗马 , 都是农业社会 , 商贸只是很小的补充 。 “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 , 社会结构中家庭占据首位 , 几乎所有人都以经济自足为目标 。 大多数财富来自土地的租金和税收 。 贸易规模狭小 , 即便商人因贸易发财 , 也会将所得投资于土地 。 真正的城市人口从不曾超过总人口5% , 而且城市是作为消费中心而非生产中心存在 。 ”这跟秦汉非常相似 。 希腊出哲学家 , 罗马出农民加战士 。 罗马大兵打遍地中海 , 只求退役后有块土地 , 回去种橄榄与葡萄 。 就像秦汉的大兵 , 打仗是为了日后能“解甲归田” 。 罗马公民看不起商业 , 贸易和金融是被征服民族才干的营生 。 在罗马共和国黄金时代 , 商人不能进元老院 。 贵族征战得来的财富都是购买土地搞大庄园 。 农业不是谋生 , 而是田园生活之歌 。 秦汉更是如此 , 农为本 , 商为末 。 商人很少做官 , 而文人的官做得再大 , 理想仍是“耕读传家” 。 罗马人搞不出缜密的宗教和科学 , 所长是工程、战争和国家治理 , 经常被希腊人讥讽为没文化 。 秦汉也一样 。 关注现实、经营国家、修筑长城、发明火药 , 但始终不以逻辑学与科学见长 。 如果说 ,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精神基因 , 罗马就是西方文明的政治基因 。 罗马超越希腊城邦政治 , 建立了宪制官僚体制与私法体系 , 塑造了早期的西方市民社会 。 无论是共和还是帝制 , 罗马都是西方大规模政治体在观念、制度、法律上的政治源流 。 英国革命时的“大洋国”蓝图有着罗马共和国的影子;法国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们有着罗马共和英雄的影子;美国参议院与总统制有着元老院和首席执政官的影子 。 直到20世纪 , 美国右翼学界还在争论 , 建国原则到底遵循罗马式古典共和 , 还是启蒙运动的民主自然权利 。 在西方政治文明中 , 罗马的魅影从未消失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