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粮商

当今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四家世界五百强企业 , 即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 , 业内称之为四大粮商 。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是ADM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 。 益海集团成立于2001年 , 总部设在上海陆家嘴 。 该集团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 , 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 , 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各主要省份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宁夏、黑龙江、等内陆地区 , 贸易公司及办事处已覆盖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各省 。该集团油籽年压榨量达1000万吨 , 油脂年精炼能力300万吨 , 分提能力达100万吨 , 出口豆粕占全国年出口总量的 70%以上 , 是国内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集团之一 。在大力发展油脂、油料加工项目的基础上 , 该集团又全面进军小麦、稻谷、棉籽、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 , 同时又先后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 , 向着多品种经营和多元化发展 。 早在2005年 , 益海集团便开始将投资方向转向其他农产品加工领域 , 在黑龙江投资益海米业 。2005年12月 , 又成立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 , 负责集团东北业务开展 。 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已与黑龙江益海粮油和黑龙江龙粮储备公司合作 , 建设大型收储基地;开展水稻、玉米等国内外贸易;组建物流公司 , 贯通运输通道;建设玉米、大米加工基地;在佳木斯等优质水稻大豆主产区建立大型粮食加工基地 。 益海集团已在东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粮油业务网络 。 嘉吉在中国的业务分布图嘉吉在中国建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 , 其总部位于上海 , 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糖果厂等各类加工厂 , 并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 。 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 , 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 。 除了种植领域外 , 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邦吉 , 在全世界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 , 在四大粮商中 , 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 。路易达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 。 从2006年开始 , 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 , 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市场后 , 在世界范围内就形成了原料在国外、加工在中国的布局 [1]。影响综述编辑不管人们愿不愿意相信 , 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 , 只有他们可以定价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 似乎有些不平 , 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 在国际各个市场都在整合、重组的大环境中 , 国际粮食市场却走在了前面 , 四大粮商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国际粮食市场的大部分江山 , 控制了多国的粮食贸易 , 并与多国的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这样就更加加固了四大粮商的江湖地位 , 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到处攻城略地 。 而方式不外乎侵占粮食市场、通过期货控制粮食市场 , 最危险的是 , 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 , 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 , 掌控了整个链条 。 也正是因为链条式的发展模式使得四大粮商更容易控制粮价 , 从中盈利 。 邦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奇迹般的业绩归功于国际市场的高粮价 , 尽管也有矿产等投资 , 但是农业部门始终是邦吉最强的部门 。 2007年 , 所有地区业务都出现了增长 , 在欧洲和南美 , 谷物开发和油料作物的加工利润增加了;在北美 , 谷物出口则大幅增加 。虽然四大粮商手握全球80%以上的农产品贸易 , 只要这四家愿意心照不宣地向一个方向行动 , 其影响力毋庸置疑 。 因此很多人都在担心农产品自由贸易体系将要面临崩溃 , 因此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保护本国的粮食安全 , 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葛诺仁也曾说过 , 四大粮商之间存在的是竞争关系 , 其间并没有类似于欧佩克之类的合作组织 , 很难形成统一的利益趋势 。但是 , 四大粮商的能量依然不容小视 , 各国的反应也并非毫无根据 , 这也服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四大粮商的实力与影响力 , 在以竞争为前提的国际粮食市场环境下 , 实力雄厚的四大粮商已很难超越 , 而它们的下一步动作也将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 。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已经结束 。 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 , 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国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 。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 , 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 , 以四大粮商为首的外资粮商各个摩拳擦掌 , 希望多分一杯羹 , 而这对于中国粮食市场来说 , 是狼来了还是像鲶鱼一样促进中国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 , 至今争论未休 。外资的进入 , 给一些国内粮食企业带来了恐慌 。 有人担心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 , 凭借其强劲的实力 , 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 , 挤压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空间 , 控制中国粮价 , 威胁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进而危及到国内粮食安全 。 所以一些人建议政府应以行政的方式继续限制外资在粮食领域的活动 。受此影响 , 据媒体报道 , 一些外资企业在申请《粮食收购许可证》的时候 , 已经遭到当地粮食主管部门的拒绝 。 原因是上头通知 , 要求停止对外资企业发放许可证 。在反对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产业的理由中 , 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的所谓教训被提及的最多 , 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 , 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 , 跨国巨头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 。2004年 , 在遭遇国际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 , 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 , 纷纷宣布破产 , 被外资低价兼并 。2008年 , 据美国农业部预计 , 中国全年将进口3550万吨大豆 , 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 。中国90多家主要国内榨油企业中 , 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 , 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 。 大豆定价权基本旁落 。 大豆市场的教训历历在目 , 许多人认为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 , 也许会重蹈覆辙 。但是据业内人士分析 , 企业控制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 , 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战略布局 , 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 。从上述四大粮商的发展之路来看 , 要做大我国的粮食企业 , 可借鉴其有益经验 , 掌握粮食产业链 , 业务范围要扩展到包括农业技术研发、种植、粮食收购仓储与运输、粮食深加工、产品仓储运输与销售 [1]。促进了粮食贸易一体化进程 , 加速了粮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 , 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下“无形的手”的强大力量 。 四大粮商在中国的发展 , 正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融入世界、开放眼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减少民族狭隘的正确措施 , 促进了我国在基准层面的国际合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