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他们挺身而出 合成青年战“疫”的完整光谱

战疫青年英雄谱
他们挺身而出 合成青年战“疫”的完整光谱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 , 80后、90后乃至00后登上舞台 , 组成青年群体战“疫”的完整光谱 。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拟表彰的青年志愿者中 , 汪勇是一名85后“快递小哥” , 他带领其他志愿者一起为解决武汉金银潭医院职工出行、就餐等问题而努力 , 筑起一道“后勤保障线” 。 艾泽铭是北华大学大四学生 , 响应团吉林省委的青年防疫志愿者招募 , 顶着寒风在长春火车站、机场、老旧小区等地进行测温、消杀、登记等志愿服务 , 服务83天 , 没有缺勤过一天 。
尽管他们不是这个社会最强壮、“最有本事”的群体 , 但是年轻以及那些与之相关的无畏、青春和热望 , 这些挺身而出时展现出的强大爆发力 , 就足以为困境中的人带来生机和希望 。
从一份“冲动”开始
当被问起最初做志愿者的动机时 , 汪勇用了两个字:冲动 。
“如果极其理智地衡量得失 , 就没有人愿意去做志愿者了 。 ”汪勇的判断基于这样的背景:他的家中有老人、妻子和两岁的孩子 , 他是全家的主要劳动力 , 房贷没还完 , 而那时在武汉 , 他并不清楚疫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
这份感情与其说是冲动 , 不如说是无法置身事外的热血 。 这驱使着送了一整年快递、因疫情被提前放假的汪勇 , 瞒着家人成为了运送医护人员的司机、协调员、后勤保障者 。
起点在1月24日晚上 , 他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武汉金银潭医院护士的求助:“我们这里限行了 , 没有公交车和地铁 , 回不了家 , 走回去4个小时 。 ”犹豫很久后 , 汪勇对妻子说:“网点临时需要值班人员 , 我被派去值班了 。 ”
他打通了护士的电话 , 告知对方自己只有一个N95口罩 , 并询问能不能给他带点酒精 。 护士愣了:“我没想到会有人接这个单 。 ”那时 , 距这位护士发出求助信息已过了5个多小时 。
从这一单开始 , 第二单、第三单 , 第二天、第三天……直到武汉解封 , 公共交通恢复 , 汪勇“摆渡者”的身份才算结束 。 其中有一个月 , 他一直睡在仓库里 , 常常从早上忙到下午3点 , 都没空吃一口东西 。
“(那时候)活着就是天大的好处了 。 ”汪勇在衡量自己在外奔波的意义 , 这笔账他是这么算的:如果每天送30名医生护士 , 帮他们节约60小时的通勤时间 , 这60小时就可以救很多很多人的命 。
被这份内心的“冲动”驱使的还有很多人 , 比如驱车直奔武汉的湖南人郑能量、原本就从事救援队或社工服务多年的北京市红十字雷锋车队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峰威、山西天龙救援队队长陆玫、累计卸载货物50多吨的荆门市益动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王丽莉 , 以及拟表彰的防疫志愿者中唯一一位在校大学生艾泽铭 。
无法旁观的艾泽铭经历了83天忙碌的日子 。 这名1998年出生的医学生每天看着感染人数在增长 , “心里着急” 。 “这次大家都是有十分力恨不得出十五分” , 由于太认真 , 他还被强制要求休息 。
“作为医学生 , 本身就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 , 只是我水平还不到可以去武汉的程度 。 ”大年初二 , 艾泽铭看到了团吉林省委招募青年防疫志愿者的通知后 , 第一时间报了名 。
一开始 , 他被安排在线上做科普宣传工作 。 2月4日 , 他正式到防疫一线——长春火车站 , 协助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测温及异常旅客的处置工作 。 那天也是艾泽铭的22岁生日 。 前一天 , 他刚刚签下了遗体器官捐赠的协议 , 注册成为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 承诺如遇不幸要将自己的器官、遗体、角膜等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
在艾泽铭心里 , 做志愿者虽有一定危险 , 但是害怕、担忧这些情绪并没有太多困扰他 。 一切在他看来自然而然:“我入学的时候是宣誓过的 , 作为医学生 , 这就是我该做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