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不想当产品经理了( 三 )

人人都不想当产品经理了
百度“产品经理”显示的关键词联想一座围城采访进入尾声时 , 于益虎提出可以加他另一个微信 。他的微信头像是一个白色纸飞机 , 朋友圈没有任何个人生活的信息 , 全是格式统一的长文图片 , 最新一条是:每日一抛 , 2020年9月2日 , 星期三 , 第841次 , 关于产品思维12 。 此前还有“产品商用定义7”、“需求优先级2”、“GTM思想模型解读”等等 。“这是我专门做输出的账号” , 除了朋友圈的输出 , 他还运营着微信社群和微信公众号 , 在里面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读书笔记 , 以及点评业内新闻 。 八小时之外 , 产品经理正在尝试寻找更多潜在的可能和机遇 。像于益虎这样坚持输出的产品经理不在少数 。 在这个BBS早已衰落、崇尚140字分享新鲜事儿的时代 , 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产品100”为代表的产品经理业务交流平台 , 每天都能看到大量新帖涌现 , 都是思维缜密的长篇复盘和分析 , 还包含有表格、思维导图、爬虫词云等辅助说明 ,一条条点进这些文章去看 , 绝大多数的格式是令人出乎意料地统一 , 首先是文字版的“一、二、三、四” , 接下来是阿拉伯数字“1、2、3、4” , 然后是打着括号和圆圈的数字 , 看起来条理分明 , 思路清晰 。 这与接受采访时 , 产品经理们的口语说话方式是相同的 , “首先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对吧?至于你说的第二个……是这样子 。 ”几乎不带语气词 , 也没有过长的停顿和磕磕绊绊 , 长年累月产品的工作 , 让他们养成了快速反应和划分问题层次的习惯 。当于益虎被问到 , 公开复盘内容 , 不担心自己观点肤浅被资深的同行笑话么?谈话出现了短暂的停顿 , 这也是采访过程中的唯一一次停顿 , 他似乎从来没有担忧过这种情况 , “这当中会有问题 , 让我知道了是对我经验的提升 , 对我的成长有帮助 , 但你只会嘲笑 , 这是每个人对自己不同的认知 。 ”在长长的文章末尾 , 产品经理们通常会留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私人联络方式 , 再辅以公司类型和产品领域的介绍 , 以此来获得潜在的人脉和机会 。采访中 , 饶有兴致的产品经理们还不止一次的反问:现在新闻业是不是受互联网冲击很大 , 你怎么看待人人都是自媒体的观点?采访和写作的流程是什么 , 有什么资料需要我帮你整理吗?…… 采访结束后 , 在清晨八点或者凌晨一点半也会收到过产品经理们发来的业务分享PPT , 以及产品相关的电子书 。这个群体在以各种方式表达着 , 他们期待业务交流和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 。“产品经理是吃青春饭的 , 三十岁以后 , 要么做到公司的中高层 , 要么出来创业 , 再就只有转行了 。 ”这句充满危机感的话 , 从即将40岁的于益虎嘴里说出来并不违和 。 但刚毕业两年的阿镜也表达了这份职业带给他的不安全感 , “互联网岗位的薪资有点虚高” , 他预想过 , 如果自己过几年自己没有竞争力了 , 就去做讲师 , 像当年自己听课那样教年轻人怎么做产品经理 , 或者去小公司当个领导 。“一家小公司做一两年 , 老板觉得不行了就再换一家 , 小公司还是愿意为互联网大厂的光环买单 , 薪资也会给的比大厂高” , 他算了笔账 , 以上面任何一种形式度过职业生涯 , 哪怕有风险和过于辗转 , 都比在传统行业一辈子做安稳的会计、法务等收入总和多 。市场正在逐渐趋于理性 , 但放眼望去 , 市值最高的公司依然是清一色的互联网公司 , 这个行业仍在崛起和发展 , 产品经理也仍然是刚需 , 围城里的人们感到焦虑、纷纷寻找后路的时候 , 年轻人们怀揣着对高薪的向往 , 和一点点“互联网产品改变世界”的热血 , 像他们当年那样 , 期待着成为产品经理 。耀焰刚找到一份产品经理助理的工作 , 此前 , 他是一名城市规划工程师 , 从提出新理念到落地执行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 , 中间还需要人脉和社会关系的支撑 , “虽然工资不算太低 , 但是付出和收入还是差了太多 。 ”今年过完年 , 他辞了职 , 背着家里偷偷准备产品经理的招聘 , 新的公司嫌他没有相关工作经验 , 只肯给出原来2/3的薪资 , 让他从助理做起 , 除了爱人 , 他对家里从来没有抱怨过 , 只说“比上一份工作轻松不少” 。他也提到那句著名的“产品是CEO的学前班” , 但又觉得自己目前的级别还不够参加大型活动 , 创业的失败几率又太高 , “慢慢来吧” , 耀焰说 , “可能我还是比较喜欢28岁就退休那种生活 , 赚了钱之后就溜了 , 钓鱼去了 。 ”*耀焰为化名来源:品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