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历史|文艺的阎立本赏识的并州青年,改变了大唐的颜色
文章图片
(王清茗)在整个李世民执政的二十三中 , 有一个人总是适时地出现在各种重大场合 , 忠实记录着现场的一切 , 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封赏 , 到翠微宫或者玄奘回国后慈恩寺的建设 , 甚至包括松赞干布使臣禄东赞求亲的场面 。 只是他的记录 , 不是以文字形式出现 , 而是笔墨丹青进行现场还原 。
他便是初唐之际的画家阎立本 , “六法该备 , 万象不失” , 是他的画风 。 在阎立本存世的书画作品中 , 对人物的刻画极其丰富和细致 , 甚至胡人虬髯的变化都丝毫不差的表现出来 , 形神兼备 , 风采入微 。 《步辇图》《历代帝王像》《昭陵六骏》等书画的不朽之作 , 极大丰富了中国画写意深度和内涵 。
因为丹青神话 , 让阎立本成为李世民须臾不可左右的人物 。 但也正因为这个缘故 , 一个小小的事件 , 使阎立本对自己擅长的技能产生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 。
【乌兰历史|文艺的阎立本赏识的并州青年,改变了大唐的颜色】那是一个春明景和的季节 , 李世民池中泛舟 , 忽然有异鸟来翔 。 贞观之治 , 瑞鸟云集 , 善于粉饰太平和宣扬德政的李世民立刻召唤阎立本前来 , 用神来之笔真实记录这场奇幻的景象 。
传画师阎立本——传画师阎立本!
太监细长且尖锐的嗓音 , 从九重宫阙传出 , 很快市井皆知 。
阎立本入宫之后满面羞愧 。 作画之后 , 他失魂落魄地走在长安繁华的街头 , 从一个个达官贵族的豪门前慢慢走过 。 他也有着精美的豪宅 , 在他的老家草原深处 , 还有着规模宏大的府第——尽管他的书画造诣与大漠草原粗犷的线条格格不入 , 而偏偏连同他、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有着对书法和绘画的极强天赋和成就 , 名震朝野 , 天下闻名 。
应务俗材 , 是对阎立本最大的嘲讽 , 画师之名更让他无法接受 。 当晚在一通水酒下肚后 , 胀红面庞青筋跳动下 , 他似乎在检讨自己大半生 , 又似乎是对儿子的训诫 , 自言自语地说 , 年轻时我就奋发读书 , 不成想绘画成就了我 。 但绘画毕竟不是与高人语 , 却需要像奴仆一样的伺候别人 。 平生莫大耻辱 , 后世子孙千万不可再做此业 。
将作少监 , 从四品下 , 便是阎立本此刻的官职 , 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和精美器皿的制作与纱罗缎匹的刺绣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 , 说到底 , 便是皇家奢侈品的加工厂 。 无论是从官职和个人专长 , 阎立本无法摆脱职业歧视 , 但又不能不从事着这项职业 , 困于艺术 , 或者被生活所绑架 , 或者是官场秩序无情的打压 , 他无法挣脱 , 也无力改变 , 只能这样一天天的熬下去 , 直到他生命终老的那刻 , 然后安静而永远的陪伴着李世民 , 化作昭陵旁一钵黄土 。
但此刻千里之外的并州城内 , 却有一年轻人依然心无旁骛地读书 , 甚至连影响家族有人被构陷的事情都不去顾及 。 他对前来报信的人怒目:黄卷中方与圣贤对 , 何暇偶俗吏语耶?
文章图片
读书占去了他二十七岁前的所有时光 。 在接近而立之年后 , 他终于以进士身份 , 入名经科成为大唐王朝众多官吏中较为低级的一员 , 汴州判佐 , 与刚刚升任的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不期而遇 , 在阎立本深邃而挑剔的目光中 , 年轻人就那样笑容可掬、毫无献媚而又从容不迫地与他对视着 。 他并不畏惧面前这位决定他升迁臧处的察举官员 , 无所谓也无所惧 , 后生可畏四字对这位年轻人来说 , 可谓名至实归 。
“我是一个画家 , 在我心中自有想画之人与不想画之人 , 想画的人物中 , 见其第一眼便有冲动下笔的人更是少之少 , 而这个年轻人就是极少数之人 , 非画不可之人” 。
阎立本垂青年轻人的学识和才华 , 认为此人才是真正读书人的样子:儒雅 , 持重 , 不卑不亢 , 既有智慧的头脑 , 又有刚毅的性格 , 他似乎在年轻人身上看到了自己青年的身影 , 尽管此后朝代更迭、官场规则 , 使他的朝气和勇气一天天的沉沦 , 对视的火花却把他深藏的意识激活 , 希望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曾经的勇气和智慧重新拾起 。
文章图片
“仲尼称观过知仁 , 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 在阎立本全力保荐下 , 年轻人离开河南 , 回到并州担任法曹 , 此后仕途无阻一路扶摇直上 , 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 , 迁宁州刺史、检校工部侍郎、江南巡抚使、尚书右丞、豫复二州刺史、洛州司马 , 在则天朝更是担任了授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 成为宰相 , 周旋于酷吏和女皇间 , 暗中保护太子李显 , 是大唐社稷光复的中流砥柱之人 。
他便是一代名相狄仁杰 。 没有阎立本当年惊鸿对视 , 或许便没有狄仁杰的未来 , 明珠暗藏是当时社会制度的局限 , 更是统治者为了保持自己既得利益固步自封的手段 , 除非当统治者自审时局 , 发现危机四伏时才会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从社会底层遴选优秀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 如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笼络人才而三教九流中寻找支持力量 , 甚至有着鸡鸣狗盗之徒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管夷吾举于士 , 孙叔敖举于海 , 百里奚举于市” , 天降大任 , 需要的不仅仅是动心忍性的磨难 , 还需要开明君主的大智大慧 。 (作者原创)
推荐阅读
- 太空|图说历史上的今天(3月14日)
- 太空|图说历史上的今天(3月13日)
- 被称为“春天第一鲜”的饺子,它的历史常识,你知多少?
- 衰老|延寿20%、延缓大脑衰老,拥有2500年历史的冥想真的不只是玄学!
- 地球|地球危险了?杭州现大片3亿多年历史的“韭菜”,网友:能炒蛋吗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图说历史上的今天(3月7日)
- 文物|历史上出土的四件“神秘文物”,疑似穿越而来,专家也无法解释!
- 马斯克|只高兴了十分钟!马斯克的星舰十号完成历史性着陆,却又突然爆炸
- 莉泽·迈特纳|哪些女性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却在历史上被忽略了?
- 文物|历史上“来历不明”的4件文物,疑似穿越而来,专家至今难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