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连搭建厕所都要亲自过问的诸葛亮,真的高明吗?
《三国志》中有个情节是很有意思的 。
魏蜀交战 , 诸葛亮的使者前去与司马懿交涉 , 司马懿不问军政大事却关心起了诸葛亮的饭量 , 使者回答 , 丞相一天大约吃三四升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诸葛亮一天竟要吃三四升大米 , 在现代人看来绝对是大胃王了 。然而这其实是种误解 , 汉代的一升大概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 , 三四升大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一斤多 。
一天一斤多大米 , 对现代人来说当然是足够的 , 然而对古人却远远不够 。古人运动量大 , 牛奶、肉类、水果等副食品极少 , 更不会没事就点杯高热量的奶茶喝 , 按照《汉书》的记载 , 那时的成年人一天要吃大米1.7斤 , 而士兵则高达2.4斤 。所以 , 诸葛亮一天吃一斤米 , 饭量是远低于普通人的 。
司马懿接着又问了 , 诸葛丞相工作情况如何呀?使者答:
“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连处罚军士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诸葛亮都要亲自过问 , 这也反映了诸葛亮是一贯的事必躬亲的办事风格 。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在《三国志》中是记载很多的 , 《诸葛亮传》就记载:
“事无巨细 , 咸决于亮 。”
《魏略》中记载:
“亮亦以禅未闲于政 , 遂总内外 。”
那么诸葛亮的“细”、“总”到了什么地步呢?
“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 , 皆应绳墨 。”
“圊溷”就是厕所的意思 , 诸葛亮作为丞相——蜀汉政权的一把手 , 不但要管军政大事 , 连官府营造、桥梁道路建设、安营扎寨甚至搭建厕所这种微末小事都要一一过问 , 确定具体施工标准 。
如此事必躬亲 , 虽然诸葛亮自己是鞠躬尽瘁了 , 可对蜀汉大局来说 , 是不大可取的 。
诸葛亮在世之时 , 蜀汉还未到人才凋敝的地步 , 他手下有大把的能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比如魏延 , 文武皆备 , 在刘备时屡次被破格提拔 , 表现非常突出 , 后来更是被任命为镇守汉中的大将 , 足见刘备对他的认可 。
到了诸葛亮时期 , 魏延就蔫了 , 再也没有能独当一方 。
如果街亭之战中诸葛亮委派的是魏延而不是马谡 , 那第一次北伐的结局或许会很不一样 。
再比如李严 , 他与诸葛亮同是托孤之臣 。按照刘备的安排 , 是要诸葛亮在内辅佐刘禅处理政务 , 由李严在外统管军事 , 负责对敌 。
这个安排有点类似孙策托孤中周瑜与张昭的分工 。但是 , 诸葛亮却没执行好这个安排 。他先是削了李严的兵权 , 调汉中负责后勤工作 , 后来又借运粮事件把李严废为庶人 , 自己亲自抓起了后勤事宜 , “木牛流马”就是他管后勤之后的发明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过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 。这样“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是非常不科学的 。就算诸葛亮能力再突出 , 他也不可能是全才 , 未必及得上各领域内的专家 。就算他是千年一遇的全才 , 他也不可能有精力去管理所有的事务 , 何况他要管理的是一个国家 。
这种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 , 也会产生诸多恶果 。
一方面是不利于培养人才 。刘备在用人上是非常有气量的 , 一遇到人才必然是连呼“如鱼得水” , 共进晚餐之后“抵足而眠” , 然后委以重任 , 为蜀汉培养了大量人才 。而诸葛亮主政期间 , 在人才培养上建树不多 。试想一下 , 啥事都要等老板来决定 , 你再有才也显不出来 。
推荐阅读
- 外族|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外族入侵?看看是哪些人在镇守边疆
- 诸葛亮|刘备为何让诸葛亮除掉此人,如果早早除掉,或许三国局势会改变
- 姜维|同为三国名将,作为灭蜀功臣,邓艾为何名气远不如姜维大?
-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数三国3个在曹操面前作死的人:祢衡大骂,张松嘲讽,左慈戏弄
- 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风云:高欢夺权与侯景叛魏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备夷陵兵败后,为何不愿返回成都,而要待在白帝城病逝呢
- 三国两晋南北朝,官渡之战|曹操麾下最忠勇的外姓武将:官渡之战展露锋芒,颜良文丑未必赢他
- 三国两晋南北朝|吕布、张杨、张辽组成的并州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又如何败亡的?
-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上扶不起来的阿斗,他真的扶不起来吗?你知道真相吗?
- 三国两晋南北朝|蜀汉失败的真正原因,与关羽和诸葛亮无关,而在于这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