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当年美日贸易战,日本被迫媾和后的下场

近来美国对中国高科技的打压日益疯狂 , 让很多民众想起上世纪下半叶的日美关系 。 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在微博上写下的一段关于1980年代的简短回忆 , 引来逾10万的点赞认同 。看看当年美日贸易战,日本被迫媾和后的下场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及整个90年代 , 笔者在日本留学、工作 , 目睹了日美在微电子(ME=microelectronics , 微电子)领域激烈竞争的全过程 。微电子方面大部分技术源于美国 , 但是是日本企业将其用于电子产品中 , 通过微电子技术革新 , 让日本企业走过冰箱、电视等电子产品阶段 , 进入到了录像机、摄像机、数码产品的新阶段 。 这场技术革新带来了日本经济的全面繁荣 , 民众真正体验了世界经济排位第二 , 但发展势头第一 , 极有可能取代美国 , 成为世界第一的感觉 。即便在1989年日本股价走到了最高阶段 , 1993年日本房地产价格进入最鼎盛时期 , 但人们坚信股价一定能超越1989年的最高值 , 土地价格绝对能越过1993年的峰值;但等了10年 , 到了1999年 , 日本民众没有等到股价的再度辉煌 , 2003年 , 也没有看到土地价格有半点恢复迹象;之后又走了10年 , 2009年在经过美国雷曼冲击后 , 股市价格已更为惨淡 , 2013年 , 土地价格在日本大部分地区依旧在下滑 。于是有了“失落的10年”、“失落的20年”之说 , 现在甚至零星能够见到“失落的30年”这样的提法 。 尤其在安倍晋三荣登首相宝座 , 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经济发展周期的时候 , 没有人感觉到经济上的繁荣 , 即便是股价、房地产价格出现回升 , 依然不能超越1989年及1993年的数值 。看看当年美日贸易战,日本被迫媾和后的下场
日本技术革新的枯竭 , 最为明显地表现在了其在数据经济、IT平台上的滞后 。看似日本在日美微电子竞争中全面胜出 , 但实际上是美国从1990年代后期已开始走上建设数据革命的道路 , 搭建了GAFA(谷歌、苹果、脸书及亚马逊)IT平台 。 之后 , 日本企业在IT平台上与美国没有丝毫竞争的能力 , 白热化的日美微电子竞争此时销声匿迹 。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在IT平台上的竞争成为美国国家最大的关心重点 , 人们能看到美国对华为、抖音、微信的打击 , 而这种打击也要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美微电子竞争中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打击日本企业时要更为惨烈 。到2003年从日本回中国之前 , 笔者在日本的大学里学习经济学 , 也在大学里做过日本经济方面的教书工作 , 在内阁府技术革新及技术转让委员会做过两年的兼职 , 见了参与日美贸易谈判的大臣 , 去企业做过大量的调查 , 在经济理论学会中与日本经济、美国经济方面的专家学者有过十余年的交流 。为此 , 面对如今形势 , 笔者常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日本经济在微电子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后 , 在数据经济面前开始止步不前?甚至到了2020年新冠病毒开始在日本肆虐后 , 这个国家为什么至今不肯通过数据追踪的方式 , 抑制病毒的扩散 , 眼看着东京一城每天数百人确诊 , 也依旧不会增加核酸(PCR)检测 , 更谈不上动用IT的力量?看看当年美日贸易战,日本被迫媾和后的下场
安倍戴的口罩小了……(资料图/台媒)一个国家有足够的技术储备 , 有充足的资本积累 , 不一定能够持续从事技术革新 。 那些能够吐故纳新 , 不断吸收外部的新技术、新人才 , 背后有巨大的市场支撑的国家 , 才最有获得技术革新成功的条件 。日本在微电子方面的成功 , 让美国失去了挽回一局的希望 , 美国只好另辟蹊径 , 去获取新领域(IT平台)的绝对霸权 。 在这个新领域美国绝对不准许其他国家的染指 。 日美在经过微电子产品的竞争后 , 强大的美国让日本企业变得缩手缩脚 , 美国更加不遗余力地去打压任何有可能挑战美国IT平台企业的背景 。以上是本文写在开头的结论 。“微电子化”的成功与日本实体经济的发展研究日本经济 , 分析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技术革新时 , 日本使用较多的一个词便是“ME化(微电子化)” 。ME化最为重要的内容包括IC(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及MPU(micro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 。 进入21世纪后 , IC、LSI等已经发展成今天的半导体 。 盛极一时的日本ME产品 , 到了半导体时代 , 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主流产品中 , 不论是设计还是制造 , 也不论是手机还是基站产品 , 日本在世界市场上的贡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该如何看日本的ME化?如果和美国的原创做一个比较的话 , 最大的特点便是IC等到了日本阶段实现了超小型化 , 成本大规模得以降低 。 不仅零部件如此 , 日本迅速地将技术产品用在了生产过程、通讯机械上 , 引发了日本在金融、通讯、服务方面的巨大进步 。1980年代末期 , 笔者到日本后 , 看到日本银行早已经实现了在同一银行的不同分行、不同银行之间的取款 , 而当时中国基本上全靠手写方式 。 光纤已经在日本社会上成为众所周知的新技术 , 虽然还没有普及 , 但人们已经在期待将这种技术用到生活、生产中了 。进入1990年代 , 去日本的主要工厂调查时 , 看到的是完全没有人工参与的IC、MPU等产品的制造;和日本的经济官员在一起交谈时 , 听到的是电脑、计算机等产业振兴计划 。 那时笔者自己尚未见过“个人电脑” , 只有计算机的概念 。 日本很多企业中那时几乎所有员工人人都有了个人电脑 , 不论是账务处理还是订货出货 , 大部分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 。 电脑直接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有自己的IC、MPU生产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