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世界|“着了再着”的新能源:8月平均三天一起火 近半数车企无回应( 二 )


但大趋势是国家对新能源车的安全要求在不断增强 。
去年10月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 , 要求生产者获知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发生冒烟、起火事故的 , 应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如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社会影响的 , 应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报告事故基本信息 。
并且 , 生产者在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发生后 , 应主动排查同型号、同批次或使用同样零部件的车辆是否存在火灾安全隐患 。 经排查 , 发现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 , 生产者应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尽快实施召回 。
未来:动力电池标准如何建立?
更长远看 , 起火事故频发背后是动力电池行业统一标准的缺失 。
从现有安全标准来看 , 电池行业存在包括《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ECE R100等国际标准 , 而在具体细则中 , 关于安全实验的标准各不相同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推行动力电池标准化的困难不小 。 主要原因在于动力电池技术仍处在发展阶段 , 现有电池种类繁多、型号不一 , 各车企采取不同研发路线 , 难以达成共识 。
最新消息来看 , 今年5月 , 由宁德时代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GB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正式发布 , 并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 其中着重强调了包括外部火烧、热扩散等防火测试项 。
值得注意的是 , 新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 依照国家法律规定 , 强制性标准一经颁布 , 必须贯彻执行 , 否则对造成恶劣后果和重大损失的单位和个人 , 要受到经济制裁或承担法律责任 。
透过一系列动作 , 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 , 关于新能源车的安全监管将会不断趋严 。 而对于车企而言 , 积极公开 , 主动处理 , 不仅是对客户负责 , 更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