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特殊的时期。从1840年到1912年,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败,列强的炮火撬开了中国的国门,在这片土地上肆意践踏侵略,懦弱的清王朝割地赔款,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社会阶级贫富差距如同鸿沟,皇宫贵族的生活依然锦衣玉食,普通百姓的生活却困苦不堪。面对内忧外患,不乏有识之士积极展开救亡图存的运动,但却依然无法阻挡溃烂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01-繁华与衰败1846年,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蒂耶将照相机带入了中国,也因此,那个时代的影像记录得以保存下来。
皇宫的后妃、大臣的家眷、贵妇人出游等都被拍摄下来,当然也不乏街头小贩、贫民苦力的生活记录。回看当时的照片资料,就会发现,大清的衰亡结局,从这些照片里就已经初见端倪。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那时候,街头巷尾的走卒贩夫,穿着打扮都十分破旧,尤其是他们脚上的鞋子,几乎全都是草编的破烂凉鞋,露出脚趾和脚背,从上身穿的棉衣可以判断出当时的季节应该是秋冬,由此可见,普通百姓的生活境况,绝对好不到哪里去。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带着眼镜拿着手杖的教书先生,穿的也是破衣破裤,十分狼狈。按道理讲,教书先生身为读书人,社会地位应该远高于农民,依然是这幅打扮,可见清朝后期人民贫苦程度。
其他的人,也都是衣衫褴褛,且表情苦楚,看不到一丝笑意。唯一穿着华贵的都是王公贵族,贵夫人出行依然八台大轿,官员全家福搂着左妻右妾,肥头大耳。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而一向被人好奇的后宫妃子们,也并未像传说中那般长得丑,很多都身材秀美,面容美丽,很漂亮。但是身处幽宫深处,前朝后室风云变幻,她们年轻的脸上也无一丝笑意。
晚清时期的中国国民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穷"。这种穷是自下而上的穷,除了极少部分的特权阶级之外,全国上下的百姓无一幸免,甚至连朝中大员的生活都十分拮据。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根据《曾国藩传》记载,晚清重臣曾国藩,最初做七品京官的时候,当时拿到的年俸禄只有45两左右,折合到现在的算法,平均每个月工资2500左右。这还是为官的收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员贪腐严重,处处搜刮民脂民膏,急速加剧了清政府的腐败。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那么清政府的钱都去了哪里呢?据史料,大部分都流入了满清贵族的腰包,给这些人提供了极为奢靡的生活。历史上记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为了给她举办庆典,甚至还动用了海军的军费,腐败奢靡到了荒谬的地步。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统治阶层自上而下的挥霍,如同一只巨大的吸血虫,将清政府内部腐蚀的一干二净。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给了本就溃烂的清王朝一重击。闭关锁国导致的科技落后,毫无战斗力的清军惨败,从此开始了列强瓜分中国之路。
但是蒙昧的清政府还未意识到,这次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什,依然还自大地认为自己是"天国上朝",不把西方列强放在眼里。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02-炮火与变革晚清后期,内忧外患,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住的都是茅草屋,穿的都是破衣烂衫,有些受灾地区的民众无法生活,只能用筐挑着自己的孩子沿街乞讨。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活动,并且有着完整的纲领、制度和政策,对于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起了一定作用,但是最后由于各种愿意还是失败了。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太平天国"运动有着其十分特殊和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次起义并未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太平军十分残暴,所到之后,肆意掠夺,加重了当地人民的负担,真可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坐不住了,开始开展一系列的救亡图存运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这些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百姓|100多年前,相机下的晚清:王公贵族肥头大耳,贫民百姓困苦不堪
文章图片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恭亲王奕?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引进西方军事设备、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机器生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