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柯和根 |“东坡遗风·笔墨神韵”首届中国画写意名家作品展(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柯和根《天山之行》68x34cm
实际上 , 从十八、十九世纪开始 , 西方文化与西方绘画风格进入中国 , 由于市场价值杠杆的作用 , 中国画已经悄悄的进入了改革变化的前奏 , 从明代徐渭的个性化凸现 , 到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强调个性表现与精神价值 , 更加彰显了个人价值及国粹审美品格 。当然 , 作为传统的仿古、摹古、按部就班、全盘吸收传统文化的风气仍是整个中国审美文化的发展主流 , 这个主流符合了皇权乃至达官贵人、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需要 。一种虚拟的、概念的、雷同的、程式化的山水代表了暮气重重的时代化特征 。由于时代的发展 , 新的风格正已其符合市场的方式产生 , 在商品经济的侵入和诱惑下 , 清初“扬州八怪”试图脱离传统中国画的审美品质 , 而张扬个性 , 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凸现个人风格 , 从而获得市场的认知 。这种努力在获得了对传统文化不甚了了的盐商富贾的认同之后 , 获得了双重价值的回报 , 即彰显了个性 , 又赢得了市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柯和根《骑手春秋》138x68cm,
诚然 , 获得双嬴的结局并不完全认定其艺术具有最高审美价值及最高水准 , 而仅仅说明了当时文化氛围使他们能适逢其时 , 时势造就了英雄 。尽管如此 , 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画派在清初期还是占据了画坛的主流 。“扬州八怪”作为中国画家率先走入艺术市场 , 而带来中国画创作上的繁荣和风格上的多样 , 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 但负面的滥觞之风给后世留不良影响 , 以“扬州八怪”同时期的“海派”也是受到了西方文化及商品因素的冲击 , 面对传统中国画所面临的危机 , 他们适时的作出了相应的改良 , 以适应市场之需 , 这种改良是综合了各种因素 , 因而也就有了存在的基础和继续发展的可能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柯和根《閩南风》 68x68cm,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 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 , 带给艺术家的是一种繁杂而又趋同的话语背景 。各种哲学思想、美学理论、伦理道德、生活观念纷至沓来 。各种门类的艺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 我们的选择变得如此的艰难 , 艺术审美心理的变化与不确定 , 使我们变得如此困惑和缺少必然的自信 。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目标 , 地域性特征、中国特色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中国绘画这个具有深厚本土文化传统的画种 , 面临的是阵地的坚守和本体的发展 。中国画历经千百年不衰 , 并以其符合于任何时代与社会审美需要 , 不断调整与修正自身的语言特性 。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情结与强势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形成了十分强的碰撞 , 这种碰撞在上世纪初已初露端倪 , 也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影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柯和根《双骑手》138x68cm
为维系传统而形成的千人一面的绘画风格正在逐步被消解 。从明代的徐渭、到明末清初的八大石涛 , 再至“扬州八怪”及近代的海派绘画 , 如虚谷、蒲华、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在商品经济刺激下 , 将历来视为高雅艺术的中国画直接带入了市场 。而在北京的齐白石也在京师实施衰年变法以迎合时世 , 并从此创立了新的齐派风格 , 那是孤寂、清高与世俗的完美结合 。但其如何变化 , 依然是根植于文化传统之中 。是民俗文化与中国传统笔墨及现代视觉审美经验的混合体 。齐白石风格中的似与不似、夸张变形、红花绿叶 , 构图中的点、线、面节奏变化 , 强烈的色墨对比都与西方现代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这是多种综合的结果 , 也为我们标示了立足传统文化 , 吸取西方造型艺术精粹的成功的可能性与价值 。而黄宾虹 , 这位山水画大师 , 经过七、八十年的耕耘积累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 , 从白宾虹到黑宾虹 , 直至晚年的积墨、宿墨、焦墨、淡墨、积色 , 漫不经心直抒胸怀的山水风格 , 使我们从中看到了西方绘画对黄的影响和启迪 。点彩派的循规蹈矩到了黄宾虹这里化为了轻松自如的短线与短点 , 构成了近看支离破碎 , 远看气象万千的境界 。这是晚年黄宾虹先生的心画吧 , 随意点厾 , 意笔草草 , 但朴茂雄浑 , 韵味无穷 。黄宾虹囊括了差不多半个印象派;以物象的朦胧 , 他是莫奈;以形的抽象 , 他是塞尚;以点画的排叠 , 他是凡·高;以色墨的点染 , 他是修拉 。他把西方近现代艺术形式转化成了黄宾虹的山水心象 , 这种综合是那样从容且不留痕迹 。
推荐阅读
- 书法字画|品读 | 守住中国书画的尊严:无笔墨,不成书画!
- 气韵|画坛新秀曾宪玲,笔墨神韵,不拘一格;气韵生动,精益求精
- |笔墨酣畅,气韵生动——姚朋魁花鸟画赏读
- 精神|齐鲁晚报|邱汉桥:山水精神,笔墨情怀
- |【书画界】惟妙惟肖、神韵毕现!不愧是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