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益学|终将会把他养成了一个仇人,青春期父母必修:为孩子付出所有


融益学|终将会把他养成了一个仇人,青春期父母必修:为孩子付出所有
文章图片
在孩子的重要成长阶段 , 父母缺席会给孩子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 但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的是 , 父母过于全身心投入 , 过度付出 , 同样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或者隐形的伤害 。
一个妈妈给我留言:“自从上了初中 , 我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扑在他的学习和生活上 , 但他对我跟仇人一样 , 刚刚又对我大吼 , 让我滚 , 我太绝望了 。 ”
孩子的愤怒背后有很多隐藏的意义 , 有对应的情绪本身外化的表现 , 有对当下没有完成某件事的焦虑 , 有对父母施加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感到烦躁 , 还有对自己的失望 , 对无法达到父母期待的愧疚 。
留言里这位全情付出的妈妈 , 一直在反思自己还有哪里没有做到位 。 她怎么也不会想到 , 孩子对她的愤怒 , 也许是感受到她的付出后 , 评估无法达到期待的愧疚 。
问题并不出在她做得太少 , 问题恰恰是因为做得太多 , 做得“太到位”了 。
1.
孩子的成长需要“松土”
而不是“填坑”
一个事无巨细的妈妈 , 会让孩子觉得人生只有完美才是唯一的答案 。 而成长 , 正是由无数个不完美的点阵叠加而成的 。
如果把父母养育孩子的模式比喻成给孩子撒了一张大网 , 既有边界 , 又有自由的空间 , 孩子透过网眼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 , 他们就能健康地成长 。 但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妈妈 , 容易把每个网眼里都填满内容 。 原本应该由孩子来真的部分被妈妈越俎代庖 , 原来留作呼吸的地方被塞得密不透风 , 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流动 , 而是压抑 。
即便是以爱之名 , 这样的压抑给孩子的伤害也是致命的 。 成长的过程就像破土而出 , 这本身已经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 , 如果父母不是松土 , 而是继续盖上厚厚的一层 , 孩子得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见到阳光?如果父母无法等待漫长的发芽过程 , 直接帮他们拨开土层 , 不是依靠自身的力量 , 亲自去经历阵痛 , 挤压 , 孩子也不会发展出自己的生命力 。
【融益学|终将会把他养成了一个仇人,青春期父母必修:为孩子付出所有】2.
别自恋
把聚光灯留给孩子
我们对妈妈们这样的口头禅并不陌生:
“你看 , 我为你付出了多少!”
“我就说吧!我说得没错吧!”
“好在是我当时做了那个决定!”(找了那个老师报了那门课选了那所学校......
妈妈的潜台词是:你看 , 都是因为我 , 我英勇神武 。 要没有我 , 你哪能这样?
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 , 对这份潜台词会发生递进的心理变化:
1.心怀感激:是的 , 多亏了有我妈 。
2.一些愧疚:每次都是我妈 。
3.听腻了:就你能 , 全是你的功劳 。
4.自我怀疑:如果没有我妈 , 我独立去做 , 是不是完全搞不定?
妈妈自恋的“邀功请赏” , 容易让孩子走进认知的误区 。 他们无法分辨 , 这次的成功 , 到底是因为我妈 , 还是因为我自己的努力?到底我自己的能力是怎样的?因为我能力弱 , 所以妈妈才会每次都“拔刀相助”吗?如果离开了妈妈的帮助 , 我是不是完全不行?他们可能既想摆脱 , 又没有独立的能力 。 这让他们变得不那么自信 , 也容易自我否定 。
不是每个父母都理解“默默无闻”的真正含义 。 在家庭教育里 , 默默无闻不是无所事事 。 “默默”是站在孩子背后的持续托举 , “无闻”是把舞台留给孩子 , 让他感受到聚光灯下自己的闪闪发亮 。 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帮助 。
3.
到底是谁的人生?
一个孩子给我留言:我的妈妈对我非常好 , 也为我做了很多 。 但我最近常常怀疑人生的意义 , 这到底是我的人生 , 还是妈妈的人生?
被过度关注的孩子 , 确实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 当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抱有某种执念时 ,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 , 我们是不是正在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附加在孩子身上 , 让孩子代替我们去完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