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算法助力人类“解梦”

【新算法助力人类“解梦”】科技日报北京9月2日电 (实习生高行健)据《科学》网站近日报道 , 美国诺基亚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建立了一种新算法来分析人的梦境 , 并通过机器自动分析了来自“梦境银行”(DreamBank.net)网站的24000份数据 , 证实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 该成果如被应用于心理学领域 , 可以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梦境中的角色、交互关系和情感 , 来帮助心理学家快速判断做梦者的潜在压力源和心理健康问题 。
有史以来 , 人们一直试图从梦中寻找潜在的意义:古巴比伦人相信梦境中存在预言 , 古埃及人则将其视作是上帝的启示;直至1890年 , 弗洛伊德对梦境中的人物、物体和场景进行了分析;而今天 , 多数心理学家都是“连续性假说”的支持者 , 相信梦是醒时生活的一种延续 , 可以帮助人们捋清真实生活中的经验并解决其中的问题 。 然而 , 解析梦境是一项冗繁而耗时的工作 , 需要心理学家提取梦境中的片段 , 并从中找到主题 。
为加快解析梦境的过程 , 这种新算法应运而生 。 它将梦境中的语言分解为更小的片段 , 把段落化为字句 , 而后制出树形图 , 通过一定的语法规则帮助人们理解梦境中字句之间的关系 。 这种算法还可将逐个单词 , 单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归类 , 并将其与积极或消极的情感相联系 。 最终 , 该算法应用了一种广受心理学家欢迎的编码系统 , 计算了不同梦境中的大量数据 , 譬如人均攻击性强度 , 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值等 。 研究者将机器所得数据与心理学家的计算结果对比 , 发现两者匹配度高达76% 。
此外 , 该算法还能帮助研究者分析出不同性别、年龄、精神状况的人群梦境的不同 。 如在一个青年女孩长达13年的梦中 , 其青春期前期社会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明显较多 , 青春期后期则以外在的性吸引为主要特征;在一个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越战老兵的梦中 , 其攻击性相比平均水平更强 。 如此 , 梦境不仅昭示了人的日间状态 , 更反映了人的本性 , 正如“连续性假说”所表明的一样 。
然而 , 哈佛大学的一位睡眠精神病专家警告人们注意该算法存在的问题 。 首先 , 该算法虽然体现出较强的技术性 , 但机械地依据文字本身分析梦境 , 会使结果与现实状况存在偏差 , 例如女性梦境中会更多出现感性词句 , 但这并不代表她们蕴含更多情感 。 其次 , 分析梦境也需要依赖对个体醒时状态的观察 , 而这也是该算法在精确度上与心理学家所做分析的差距所在 。
新算法的“解梦”功能给人带来了惊喜 , 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对于研究人员 , 它将成为进一步研究深入了解人类梦境的有效工具;对于个体 , 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和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