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云飞—书剑慰平生|浅析唐代科举与书法教育的发展( 二 )


孟云飞—书剑慰平生|浅析唐代科举与书法教育的发展
文章图片
三、唐代科举下书法教育的发展
(一)书法地位的提升
科举制度的确立形成了我国古代人才培育及选拔的基础 , 进一步促进社会各阶层知识分子参与其中来 , 提升了人才选拔的效率 。 进行科举考试时 , 考生的想法和观点都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 , 因此书法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 书法能够将文字形式进行美化 , 使其更加具有美观性 , 由此吸引考官的注意 , 增加考官的印象 。
书法需要将文字表达内容作为第一原则 , 实现文字表达的实用性 , 保障书法美观性的同时也要做到精准识别 , 以内容和成绩作为卷子内涵的主体 。 文字是科举制度中的重要因素 , 能够提升考官对人才的印象 , 详析教学的主体内容 。 因此 , 书法影响着科举考试的质量 , 能够美化试卷内容 。 书法地位的提升促进了书坛的繁盛 , 形成书艺文化的发展 。 其中 , 国子监的设立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 将太学、四门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 , 并衍出书学 , 为我国古代的建设培育书法人才 。 例如 , 书学将《石经》《说文》及《字林》的内容教学 , 直至完成学业 , 并通过祭酒检定参加省试 。 书学的设立创立了新的职业 , 通过省试的学子经吏部选择后被授予官职 , 由此提升书法的地位 , 吸引更多的学子参与到学习中来 。
唐代科举制度的设立包括秀才、明经及进士等科 , 将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进行整合 , 根据学子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 实现考核的现代性 。 此外 , 唐代的制度设置时 , 增加了收纳相关人才的及时性 , 便于对专业性人才的管理 , 保障政府对人才的归纳及整合 , 形成制度建设的规范性 。 例如 , 进行与书法相关的人才收录时 , 需要将其书写能力和相关专业技能相考核 , 提升制度运行的合理性 , 完善书法官吏的选取 。
书法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科举制度与相关的人才的培育与选拔 , 既是一种教学内容 , 又是唐代人才选拔的教学手段 , 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 因此 , 功利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书法的发展方式 , 在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 , 书法的活动都按照朝廷的喜好展开 , 与时代的发展制度相契合 , 是科举制度发展中的过程之一 , 其以书法作为主要考试内容 , 将规范的课程书目作为考试检测的主体 , 形成标准化的考核制度 。 但在此基础上 , 书法教学更多地将人文学的实用性作为教学主体 , 而非书法本身的观赏艺术性 , 更多地将书法与科举制度相融合 , 由此实现人才的选拔及发展 。 此外 , 铨选也是选拔的主要手段之一 , 学子经过省试后 , 需要通过吏部的铨选 , 进而选取出唐代的政府官员 。 其中 , 主要通过身、言、书、判四个方面 , 由此进行综合性的人才选拔 。 在此基础上 , 人才的品德和才识也是选拔的重要因素之一 , 通过对学子的全面性发展进行了解 , 为时代的发展吸收有底线与学识的人才 , 提升封建体系的运行 。
(二)科举制度的要求
科举制度的发展提升了书法的广泛应用 , 进而形成书法体系的运行及发展 。 在此基础上 , 书法体系的进步与完善也增加了唐代的工作种类 , 丰富了制度形式及发展方向 。 其中 , 石碑的制作与产生就是其中之一 。 制碑的风俗与手段最早产生于我国春秋时期 ,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深入 。 随着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 部分学子开始研习书法制作工艺 , 其文字需要具有规范性 , 进而形成石碑制作的发展流程 , 满足科举制度的需求 。 科举考试时 , 考生须通过答卷的方式表达自身的所思所想 , 由此形成考试规范 。 其中 , 书法就是评判考生答卷质量的标准之一 , 书法内容及形式也会影响考生的成绩 。
不同于宋代的糊名和御录制度 , 唐代的科举考试还未实行 , 考官在检查诗作内容时 , 也能够通过试卷看出考生的书法 , 形成试卷的固有印象 , 由此给出考试成绩 。 因此 , 参加唐代科举考试时 , 书法成为了考试有利的加分项 , 在试卷水平同等或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择优选取 , 增强官员的基本素质 。 在此基础上 , 唐代产生了重视书法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 而书法也成为了衡量考生水平的标准之一 , 进一步推动了书法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