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的缺点是:脱离生活、脱离现实
下面这篇文章说“脱离生活”是《沙家浜》的一个缺点:标题:汪曾祺谈《沙家浜》;转自《北京日报》8月21日那一期的第14版(版名:“文化周刊·广场”) , 那一期《北京日报》的电子版的具体网址则是: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0/20200821/20200821_m.html#page0(点击该网页左下角的“第X版”会弹出选择版面的界面 , 选择第14版即可)摘要:既然是以武装斗争为主 , 郭建光就应该是最重要的人物 。 但戏本身是围绕着地下联络员阿庆嫂展开情节的 , 演郭建光的谭元寿唱得再好 , 演得再好 , 也没有阿庆嫂的形象丰满、生动、感人 。 往往是为了把第一号人物写得高大、完美 , 就脱离生活 , ……去生编硬造 , 去拔高 , 写出的人物只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一类 , ……胡天培今年是汪曾祺先生一百年诞辰 , 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纪念性的文章 , 大都称赞先生是美食家 , 会做菜 , 善饮酒 。 我觉得汪先生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文学艺术 。四十年前 , 也就是1980年 , 8月间 , 北京市文代会在国务院第四招待所召开 , 我参加了 。 一天上午开小组会 , 老同学徐城北有事找我 , 临吃饭前 , 我送他回家 , 刚下楼梯 , 看见一个中等身材、不胖不瘦、普普通通的老头 , 从楼道里走来 。 城北说 , 那是汪曾祺 , 我跟他说几句话 。 没容城北开口 , 汪先生就笑着说:你也开会来了 , 你父母身体怎么样?城北拉着我走了过去:我没有参加会 , 我是来找他的 。 他向汪先生介绍了我 。 汪先生很热情地和我握手 , 还问我在哪一组 。城北的父母徐盈、彭子冈两位长辈都是大公报的名采访人员 。 徐盈老伯和沈从文、萧乾先后主编过大公报的副刊 , 汪先生是沈先生的高足 , 城北和汪先生早就熟悉 , 多有往来 。 午饭时间已到 , 人们蜂拥着向餐厅走去 。 城北要离去 。 汪先生说:甭走了 , 这里每餐都有富余 , 咱们一块吃吧 。 席间我和汪先生聊了几句 , 他告诉了我他居住的房号 。一天晚上没有活动 , 我敲响了汪先生的房门 , 应声进屋 。 汪先生好像刚喝过酒 , 正半躺着休息 。 他挺起了身 , 亲热地招呼我坐 , 还问喝茶不 。在八个所谓样板戏中 , 我最喜欢的是《沙家浜》 , 知道它是汪先生编剧 。 我们谈话中很快谈到了这个剧目 。 汪先生说:《沙家浜》不能说是我的创作 , 江南一家沪剧团早就上演了 ,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原名叫《芦荡火种》 , 我们团只能算是改编 。 ……改编也不是我一个人 , 署名不是好几个人吗?这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 我知道那时候不提倡个人创作 , 很多文艺作品都是以集体的名义发表 , 何况汪先生又是1958年错划的“右派” 。 我从几位作家口中得知 , 京剧《沙家浜》的主要创作者就是汪曾祺先生 。 我为先生的谦虚发自内心的感佩 。 我连声赞扬《沙》剧的成功 , 特别夸奖了“智斗”一场的精彩 。 他说《芦荡火种》的基础就好 , 几个演员的表演、演唱都很出色 。 我问:京剧原来演阿庆嫂的不是赵燕侠吗?他说是啊 , 赵燕侠对塑造阿庆嫂这个人物贡献很大 。 我又问:那为什么后来不让她演了呢?拍电影也不是她 。 汪先生说:是啊 , 样板戏的一切都是江青说了算 , 江青对有才华的名演员是笼络的 , 而且好施小惠 , 她送给芭蕾舞演员白淑湘、京剧演员赵燕侠一人一件毛衣 。 白、赵都是名角 , 也是有个性的演员 , 对江青的专横看不惯 。 白淑湘干脆把江青送的毛衣扔了 , 赵燕侠也从不穿 。 江青问过赵燕侠 , 我送你的那件毛衣我穿着很合适 , 你怎么不穿呢?燕侠说:我比你胖 , 我穿着难受 。 这不就把江青得罪了吗?我问汪先生:样板戏这一称号是江青封的吧?不是她还能有谁?其实称“样板”是不科学的 , 文学艺术作品 , 有很多品种 , 每个流派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 有自己优秀作品和剧目 , 有自己的读者群、观众群 。 这样才能算是百花齐放 , 才有繁荣的局面 , 才能满足广大读者、观众的需要 。 “样板戏”唱了好多年 , 也没有起到样板作用 , 带来文艺的繁荣 。 十年中 , 八亿人民看的就是八出戏 。 这主要是因为样板戏的创作方法有问题 , 一是主题先行 , 二是“三突出” 。 所谓主题先行 , 就是作品还没有写 , 已有了主题 。 《沙》剧本来写的是一个地下联络员机智、勇敢 , 战胜了敌人 , 保护了一批伤病员的故事 。 可是上层领导要求把它的主题改成以武装斗争夺取最后胜利 , 这就只能加强郭建光的戏 。 所谓“三突出” , 即突出正面人物 , 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 , 主要人物突出一号人物 , 调动所有艺术手段 , 塑造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 。 既然是以武装斗争为主 , 郭建光就应该是最重要的人物 。 但戏本身是围绕着地下联络员阿庆嫂展开情节的 , 演郭建光的谭元寿唱得再好 , 演得再好 , 也没有阿庆嫂的形象丰满、生动、感人 。 往往是为了把第一号人物写得高大、完美 , 就脱离生活 , 按照上级的意图去生编硬造 , 去拔高 , 写出的人物只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一类 , 他们没有家庭 , 没有亲朋 , 没有个人生活 , 就是一心一意 干革命 。 乍一看 , 还挺惊人 , 但低头一想 , 就会问自己 ,
推荐阅读
- 城市雕塑|住建部:严禁以发展旅游等名义盲目建设脱离群众的大型雕塑
- 在中国,“精神洁癖”是优点还是缺点?
- 英国已脱离欧盟 明年元旦将完全收回控制权
- 枝头的喜鹊|北大才子脱离了贫穷,未来一片光明,却回身当了兵,原因是什么
- 墨竹:黄金空头再次被挑战,却脱离不了周期束缚?
- 白宫医师:川普未完全脱离险境 但评估可出院
- 小米6成功刷入国产系统(不是鸿蒙)
- 华为断芯后无国内可代工,无法完全脱离美国技术
- 中国能够与美元和美债脱钩吗!
- 权力文化概念与内容的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