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导|专家:美俄核威慑政策都有重大调整 核冲突可能演变为全面核大战

美俄核威慑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反导作用的重新评估
郭衍莹
[导读]冷战时期美苏争霸 , 核武器和反导都作为战略武器 。 冷战后俄国力衰退 , 奉行核威慑政策为国策 。 特朗普上台后对美核威摄政策作重大调整 。 重点发展战术核武器和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 。 核战危机加大 。 俄也调整其核政策 , 放宽"先发制人"核打击的条件和范围;并多次举行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实战演习来体现其核威慑 。 反导方面俄无力为全俄提供核保护伞 , 但强调它在核战时保卫核武器的作用 。
反导|专家:美俄核威慑政策都有重大调整 核冲突可能演变为全面核大战
文章图片

一、 美俄二国的核威慑政策的演变: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他们一手拿矛(核武器) , 一手拿盾(反导武器) , 声称只有这样才能保卫自己 , 阻吓对方的战争威胁 。 双方不仅在战略核武器方面"相互确保摧毁" , 在战略反导武器方面也力求保持平衡 。 因此二国签署《反导条约》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临时协定》 。 这种既互相竞争 , 又互相牵制 , 又互相威慑的政策一直是美苏(俄)二国基本核政策 。 但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 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 而俄罗斯由于经济衰退 , 已无力打造像美国GMD那样反导大系统;无力为俄罗斯整个国土提供核保护伞 。 俄考虑到他的军力在核打击方面的实力和水平(核武器的数量、当量、以及突防能力等)和美国最为接近;因此改为奉行以发展核打击力量为主 , 反导系统配合为辅 , 强调先发制人的核威慑政策;并成为俄的基本国策 。 20多年来俄罗斯的核威胁政策随国际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 。 并主要反映在历次版本的《俄罗斯军事学说》中 。 而美国的核威摄政策和反导政策 , 则主要反映在历届总统的《核态势评估报告》 , 《反导态势评估报告》以及国情咨文等文件中 。
俄罗斯的《军事学说》(Военная Доктрина)是由俄联邦安全委员会聘请专家工作小组撰写 , 再经集中讨论定稿 , 报请普京总统批准 。 它体现俄不同时期在战争和军事问题上的根本立场 , 是一种必须强制执行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 这和汉语中 "学说"的涵义有所差别 。 后者泛指无强制性的学术见解 。 据说国内也有人主张改译为"军事准则" , 但未获多数人赞同 。 它自俄罗斯独立至今已出过6版 。 比较完整反映俄罗斯的核威慑政策的演变 。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民普遍厌战 , 不相信美俄之间会发生核战争 。 "和平主义者"人士宣扬 , 一枚核弹就足以使全世界瘫痪 , 反对扩建核武器库 。 叶利钦时期曾短暂执行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至于美国 , 他从来就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 核打击方式主要是核还击和核迎击 , 但俄高层和军方认为 , 这两种方式都是敌人发动进攻之后的被动报复 , 国家必然会蒙受巨大损失 , 更难以吓阻北约的军事威胁 。 所以从1993年俄罗斯制定的首版《军事学说》起 , 就明确宣布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 为了应对外来势力的威胁 , 俄既有权使用核武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进犯 , 也有权使用核武器应对大规模常规武器的进犯 。 也即允许"先发制人"核打击 。
一版以后 , 发生了北约东扩 , 科索沃战争 , 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颜色革命 , 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武器 , 北约对俄制裁等一连串事件 。 使俄罗斯新领导人明白 , 靠常规武器已无法遏制对方的战争威胁 , 这就使俄更加着重对核武器的依赖 。 2001年普京上台不久就批准第二版即2000年版《军事学说》 , 提出《现实核遏制》 , 和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概念 。 其要义是:"通过核威慑防止核大战和大规模常规战争的爆发 。 在地区战争和局部战争中首先使用核武器 , 以达到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大国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