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如何全面加强? “七大重点行动”给出答案( 二 )


加强后期管护 。对新营造的红树林采取严格的保育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对成活率不达标或分布不均的地块进行补植 。根据红树林生长规律,定期对红树林营造质量及成效进行评价 。营造一年后,对其成活率、生长情况等进行评价;营造三年后,对其保存面积、林分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落实后续保护修复措施 。
防控有害生物 。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外来有害生物、本土有害生物的调查和风险评估,重点加强对互花米草、薇甘菊、广州小斑螟、柚木驼蛾、鱼藤、藤壶等有害生物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建立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及风险管控机制 。
保障红树林种苗供应 。开展红树林种苗基地摸底调查,加强现有红树林种苗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红树林种苗基地,提高红树林种苗供给能力 。
行动5:强化红树林科技支撑
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科技攻关 。开展红树林品种选育、引种实验、栽培抚育、病虫害防治、珍稀物种保护、有害物种防控、结构单一人工林与退化次生林提质改造、红树林减灾功能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强现有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 。
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研究基础设施和标准体系 。建设一批红树林生态定位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示范基地 。健全红树林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制修订相关标准规范 。
【红树林|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如何全面加强? “七大重点行动”给出答案】行动6:加强红树林监测与评估
提高红树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能力 。完善现有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红树林监测网络,构建红树林监测监管信息平台,利用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及时掌握红树林资源、生物多样性、重要生态功能、环境质量现状等的动态变化 。
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全过程跟踪评估 。对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项目实施情况、生态系统恢复效果、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效益进行长期监测与评估,促进生态修复项目水平不断提高 。
行动7: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立法 。积极推动红树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在《湿地保护法》制定和《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制修订中,完善红树林保护修复法律制度 。
完善地方红树林保护修复制度 。各地根据本地区工作实际,健全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制度体系 。各地落实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有关规定,明确对红树林保护区域内允许开展的有限人为活动的具体监管要求 。(总台央视采访人员 郑天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