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金融心理学》1|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二 )


三 , 混沌支配 。 宏观经济预测通常非常不精确 , 对投资没有任何帮助 。 尤其明显的是 , 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常常受到小的但非常关键的细节的影响 , 这种细节可能改变一切 , 但无人可以预测到或猜测到 。 更糟糕的是 , 上述原理同样适用于金融市场 。
只要市场存在一天 , 上述原理就一直适用 ,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其真正含义 。

还有第四项原理 , 这是由那些使用技术图形分析市场的技术分析师们创立的 。 如果许多人在相同的图形上画着相同的线 , 并且输入到装有相同决策软件的计算机中 , 则其效果是自我强化的 。 因此这第四项原理是:技术图形自我实现 。 如果许多人使用同样的图形系统 , 他们可能从中获利 , 而无论这些图形的实际含义是什么 。
老伊在这里再强调一下作者刚才提到的混沌问题 。 探寻真实价值的最大难题不在于构筑适当的经济模型上的困难 , 也不在于真实价值随价格波动 , 而在于描述真实世界动力学的经济仿真模型越好 , 得到的结果就越混沌 。 或者说 , 经济学家们越精细地完善他们的模型 , 那种模型根本不能预测长期发展的证据就越明显 。
投资有点儿像游戏 , 要学会这个游戏必须理解上述四项基本原理 。 我们将在后面的内容中仔细讨论这些原则 。
中年|《金融心理学》1|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本文插图

在股票市场泡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能注意到 , 那些预测市场走势的人 , 包括分析师 , 经济学家 , 投资咨询人员和采访人员等 , 总是在新闻发生之后无可奈何地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 而市场早已对此作出反应 。 换句话说 , 市场走在新闻之前 。

第一个提出上述观点引起大众关注的是美国著名人士罗杰巴布森 。 巴布森在1929年之前的两年 , 就开始建议股民卖出手中的股票 , 不过由于股市在随后的两年一直上涨 , 所以巴布森被骂了两年的白痴 。 而同期的经济学家和大学教授却比巴布森好过的多 , 一直在看涨股市的他们受到了投资者欢迎 , 尤其是任职于耶鲁大学的费雪教授 , 那句股市似乎到了永恒的上涨期让他赢得了无数的掌声 。 可事后我们知道 , 这句话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
就在1929年9月5日 , 巴布森重申了他一贯的看法 , 认为股市将跌去60~80点 , 就在他说完这句话 , 股市就崩盘 。 美股随之迎来的是连续几年的下跌和低位盘整 。 所以后人又称1929年股市崩盘为巴布森崩盘 。 而巴布森图形和他的经济晴雨表理论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
对于投资者和股市价格的关系 , 约瑟夫熊彼得提出来更深一层的负一阶导数理论 , 至于这个熊彼得嘛 , 就是说写《经济周期》的那位 。 熊彼得认为市场价格并不是大众感觉的直接反应 , 而是它的负一阶导数 。

根据熊彼得的说法 , 大萧条后 , 当经济前景开始好转时 , 许多公司已被拖得不成样子 , 最终还是倒闭 。 这就是产业界的摩擦滞后 。 但股票市场却没有这种滞后 。 因此 , 可以很自然地预计到 , 一般而言 , 在没有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下 , 股市的上升要比相应的经济回升来得早 , 而且快得多 。 基于同样的原因 , 与对应的经济萧条比 , 股票市场熊市结束得也早 。 熊彼特还认为 , 在牛市时 , 股市比经济基本面上升得快 , 上升得猛 , 而且提前见顶 。 这也就是老伊经常在节目中提到的 ,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 往往先于经济反应的出处 。
这种市场洞察力是市场快速反应的基础 。 但是 , 正如熊彼特所表述的 , 更重要的事实是 , 如果投资者觉得没有理由再买入股票 , 他们就会抛售 。 换句话说 , 市场价格并不是大众感觉的直接反映 , 而是它的负一阶导数 。 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 虽然经济形势很好 , 但是如果没有更多的好消息 , 股市将下跌 。 虽然情况大多如此 , 但有时市场的表现与经济形势相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