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深度调查】特医食品,为何量少价高不易寻?( 二 )


纵观我国特医食品近20年的发展历史 , 其多形态的发展状态与不同时期的政策息息相关 。 据了解 , 2002年 , 中华医学会首次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进行分类 。 2007年开始 , 由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化学药品进行注册管理 , 经批准后上市 。 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 , 由于药品注册制度较为严格 , 国内的特医食品多以“食品类目”形式广泛存在 。
去年 , 以固体饮料类目生产的几款供给患苯丙酮尿症儿童产品因突发事件出现“断供” , 曾引发社会热议 。 对于此类产品是否适用 , 张片红认为:“能为身体提供营养需求 , 按照食品生产要求来生产 , 符合国家标准 , 有明确的成分表 , 在营养师的指导下 , 固体饮料应用于病人也是有益的 , 可以食用的 。 ”
特医食品销售途径受限 何时写得进处方 , 进得了医院?
由于历史原因 , 身份多变的特医食品销售渠道时时“受限” , 这让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时颇为困扰 。 多位医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 希望更多特医食品和发挥营养支持作用的产品能够“写得进处方 , 进得了医院” 。
专注儿科营养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梁芙蓉感叹:“有时候医生会根据诊断结果给患者提出建议 , 建议食用某种特定类型的奶粉 。 特别是针对一些发病率较低的疾病使用的特医食品 , 因为用量少 , 生产商和经销商无法大规模生产 , 消费者在购买时就会更加困难 。 ”
“这在很多医院都是正常现象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科大夫沈秀华表示:“当前 , 进入医院的特医食品很少 。 比如我们医院门诊入医保的特医食品 , 只有一款雅培的全营养产品 。 如果医院没有相关产品 , 我们只能告诉消费者去外面的药店购买或者自己去网上找 。 ”

调查|【深度调查】特医食品,为何量少价高不易寻?
文章图片

调查|【深度调查】特医食品,为何量少价高不易寻?
文章图片
对此 , 厉梁秋坦言:“由于肠内营养制剂作为药品仍然存在市场 , 特医食品尚未列入医院诊疗目录 , 但根据法规要求 , 产品需有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 特医食品销售途径受限 , 销售市场尚未明朗 。 ”
据了解 , 在国外 , 特医食品销售渠道很广 , 以新加坡为例 , 除了医院门诊、住院药房以外 , 还常见于各医院的网上药房和线下实体药店中 。 梁芙蓉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建立专门的特医食品销售渠道 , 将渠道透明化、畅通化、合规化 , 方便消费者购买 。
特医食品在减轻消费者医疗负担、减少国家医药卫生支出方面 ,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关于特医食品是否能纳入医保的猜想 , 一位深耕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整体特医食品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不太可能 , 但是预计政府方面会分类推进 。 短时间内来看 , 只有重大且有特殊性的疾病才更有可能纳入 , 比如苯丙酮尿症的特医食品就已经纳入医保 。 ”
特医食品价格为何居高?新蓝海还需“过渡期”
“特医食品的出现是一件好事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制的实施 , 也为整个产业未来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虽然 , 当下通过审批注册的特医食品不算多 , 但一个新的政策推行下来 , 无论对政府、企业、相关机构还是大众来说 , 都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
作为营养师的沈秀华感受明显:“特医食品相关政策的出现 , 对于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营养配方食品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因为这些产品发展很缓慢 , 很多年了没有太大的变化 。 但是特医食品概念出来之后 , 我们能看到很多产品涌现出来 。 ”

调查|【深度调查】特医食品,为何量少价高不易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