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深度调查】特医食品,为何量少价高不易寻?

新华网北京9月1日电 题:【深度调查】特医食品 , 为何量少价高不易寻?
新华网 沈美 任禹西
一直以来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 即便它们能为疾病治疗和恢复健康提供良好基础 , 有些甚至堪称患者的“续命粮食” , 但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 相关产品只零星出现在医院的超市、药店不起眼的角落里 , 且价格普遍居高 。
【调查|【深度调查】特医食品,为何量少价高不易寻?】
调查|【深度调查】特医食品,为何量少价高不易寻?
文章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超市货架上的营养产品
通过采访人员多方探访发现 , 特医食品不仅“族系”庞杂、“身份”多变 , 其购买途径也是分散不定、模糊难寻 , 那么 , 特医食品为何量少价高、不易寻?
认知度偏低的特医食品
特医食品主要是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 , 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 比如对食物蛋白过敏的婴幼儿、吞咽困难的老人 , 或者是术后病人 , 这些产品可以提供疾病治疗所需的营养支持 , 加快人体机能的恢复 。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医生苏同启说:“这种食品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不完全的人来说 , 作用确实比较大 , 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 又不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过分的负担 。 能避免营养不良导致的免疫功能下降和组织修复功能减低 , 对于术后快速康复有很大帮助 。 ”
从国外现有经验可以看到 ,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规范应用特医食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1/3并发症风险、减少13%的住院天数 , 降低1/3死亡率 , 不少国家已经将这类产品列入医保报销的范围 。
虽然特医食品的作用和影响深远 , 但我国公众对特医食品的认知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 亟待提升 。 “我国使用特医食品的比例较低 , 从行业角度来说 , 目前消费者对特医食品的认识还比较欠缺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说 。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数据表明 , 在美国 , 有65%的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特医食品 , 英国有27% , 而中国只有1.6% 。 新华网食品频道近日做的特殊食品公众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网民不知道特医食品 , 六成网民对使用特医食品存有顾虑 。 而针对全国各地医生的问卷结果显示 , 只有儿科、营养科和保健科的医生 , 相对熟知特医食品的相关知识 。
2016年7月1日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一年后 , 原国家食药监总局成立了特殊食品注册管理司 , 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制正式拉开帷幕 。
距离特医食品注册制的推行已有三年时间 , 问及当前特医食品市场情况时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张片红表示:“目前 , 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医院的需求严重脱节 , 一些精准需求的产品满足不了 。 ”
特医食品:食品还是药品?多形态下的“夹缝”生存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 , 截至5月26日 , 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批准注册的特医学产品有51个 。 这51个通过注册审批的特医食品 , 能满足市场需求吗?
采访人员从上海、浙江、东三省、北京等多地医院了解到 , 除了通过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批准注册的“正规军” , 更多的 , 是那些尚未经过审批注册 , 却仍发挥着“特医食品”作用的产品 。 它们多以“普通食品”的身份出现 , 无法出现在医生的处方中 。 产品销售的场景大多是在医院超市或周边药店 。
对于这种现象 , 张片红解释说:“现在‘特医食品’一般是按照药品或普通食品来销售的 。 对于普通食品 , 浙江省这边的医院大多是按照伙食费来收费 。 由于特医食品处在比较特殊的发展时期 ,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特医食品’中既有药品 , 也有食品 , 还有现在很多以‘固体饮料’类别存在的普通食品 , 这都是历史发展的特殊阶段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