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的浏览网页,即使非常疲倦,为何也能让人忘记时间、熬夜甚至通宵

【不停的浏览网页,即使非常疲倦,为何也能让人忘记时间、熬夜甚至通宵】 这个要从多巴胺和奖励系统说起。
1953年,来自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两名年轻科学家詹姆斯·奥尔兹(James Olds)和彼得·米尔纳(Peter Milner)在实验中发现,当用电极刺激小白鼠的大脑某个区域后,小白鼠会表现出很期待下一次电击的样子,而不是像往常一样躲避。更夸张的是,他们设计了一种杠杆让小白鼠去自己电击大脑中那个区域,结果小白鼠会不停反复按压那个杠杆。其中一只小白鼠在十二小时之内按压了7500次之多。奥尔兹觉得他们是发现了大脑中的一个「快感中心」:刺激那个区域能产生幸福快乐。类似的现象在人类大脑中做的实验也有重现。后来的神经科学家发现,那并不是让人产生快乐的区域,而是所谓「奖励系统」。这个系统只驱使我们的行动,让我们以为执行那个行动就能获得快乐。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会释放出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大量的多巴胺并不产生快乐。那种更像是一种激励,让我们觉得自己发现了如何才能得到快乐,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物质世界里任何让我们觉得会让自己高兴的东西都可能刺激奖励系统。比如令人垂涎的美食,咖啡的香味,商店里半价的招牌,性感异性的微笑,还有承诺能让你富有、美丽、健康的广告。以上内容摘选概括自「自控力」第五章。
从进化的角度,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在远古草原上我们需要奖励系统来驱动我们的行动,去寻找和获取食物,安全感,和繁衍的机会。除了物理上的东西,因为我们大脑的特殊性(有自我意识,能处理抽象的信息和概念),奖励系统也会驱使我们去寻找和获取新的信息来学习。
在人的大脑中,真正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是「愉悦系统」(opioid system)。简单来说,奖励系统让我们行动,而愉悦系统让我们感觉到满足,停止行动。上面那个例子的小白鼠受到奖励系统的驱使去按压杠杆,但是它并没有实际上获得满足感,所以会不停按压至力竭。
相比较,奖励系统比愉悦系统更强大。我们可以再一次从进化的角度上理解这个逻辑:动身去追寻食物,比感到满足而停下来,对生存更有利。
在随时随地能获取信息的网络上,追寻新的信息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多巴胺和奖励系统作用起来就很轻松。无处不在的标题党,也做出了一份功劳,刺激着多巴胺的分泌。
我们在网络上,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获得的东西往往是比较浅显也短小的,获取的满足通常不足于让愉悦系统使人停下搜寻的脚步。
于是,就陷入了一个多巴胺控制的不断寻找信息的循环。
奖励系统和大脑运用意志力的区域也不是同一部分。大脑使用意志力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停止浏览网络,专心做自己的工作」,需要的能量比奖励系统驱动自己行动的能量更多。而且,研究表明,当人精力充沛的时候意志力是最强的,精疲力尽的时候意志力最弱。
当陷入多巴胺循环时,人的能量不停地在消耗,除非使用一些外力--别人的打断,闹钟,或者其他警醒,我们越来越难以动用意志力去中断这个循环。
结果我们往往会觉得非常疲倦,而且感到空虚和焦虑:一是因为奖励系统带来的大量渴望并没有有效得到满足;二是奖励系统在驱使我们行动时,会同时使用萝卜加大棒的策略,萝卜是渴望,大棒就是伴随而来的压力和焦虑感。
所以综合来说主要是这两个原因导致有人即使非常疲惫也不停地浏览网页:奖励系统的激励,很容易获取的新信息,加上每次获取信息都没有完全地得到满足,这三点导致多巴胺循环;精力缺乏时,运用意志力跳出这个多巴胺循环的难度更大。除了浏览网页,其他满足上面这些条件的活动,也会有类似效果,只是程度有区别而已。
最后,推荐阅读「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著。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尽量免受多巴胺循环的困扰。
内容参考:
「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著
Why We\u0026#39;re All Addicted to Texts, Twitter and Google
■网友的回复
那只是你当时过度兴奋 暂时忘了疲劳而已实际上是相当累的你关注一个问题代表内存上运行了某个问题你进行下一个就要进行重写当你坚持上网很久 离开网络就会发现突然头疼和呆滞因为内存被乱七八糟的碎片写满 你还没力气清理这些 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反而不见了所以早晚要还的 碎片式的信息 游戏 是低效率的 周期短 见效快 但是频繁的调动调动大脑内存 没什么过度 结局就是 一开始还好 没多久就无聊 之后很累 表现为时间很快就过去 却回忆不出刚才都做了什么到头来你只能睡一觉恢复体力 但你既然什么都没得到没什么不直接去睡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