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上海规定市民需发高烧才能多买个西瓜( 二 )

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 , 在夏天各个商店还要按照分配量卖西瓜 。 我记得那个时候人们都是排队来买西瓜的 , 发烧的人可以根据病历卡买一个6、7斤的西瓜 , 我们要在病历卡上敲上“西瓜已购”的字样 。 西瓜一角一分半一斤 , 称的时候可千万不能算错分量和价钱 , 否则顾客会说的:“你多算我两分 。 ”星期日:当时 , 你这样一个小伙子 , 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戴志宏:可能在大家的感觉中 , 我比较好学 , 做事卖力 , 老师傅们都还挺愿意教我的 。 除了算钱 , 营业员还要学会包东西 , 白砂糖包一个三角包 , 糖果包个三角包 , 这些我都会和那些老师傅学 。 每个月还有定期的盘点时间 , 计算货物有多少 , 包头货物要点 , 散装货物要称分量 , 一切都是靠手工记账 , 靠算盘算出来的 , 那个时候脑子用得多 , 现在脑子用得少 , 都锈掉了 。……(后略)六、七十年代上海规定市民需发高烧才能多买个西瓜
戴志宏 , 1954年出生 , 上海人 。 1979年他顶替父亲做了一名营业员 。 在老师傅的眼里 , 这个小伙子好学 , 做事卖力 , 多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摘自于那一期《新闻晨报》的第B08版上的《访南货营业员戴志宏:实话实说 , 让顾客买点好东西》 。第3篇:标题:《买西瓜还要医生开证明?》;转自“流通经济网”“商海轶事”频道的这个网页:http://www.liutong.org.cn/shanghaiyishi/2015-06-03/3230.html;它是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网站 。核心提示:现在上海市场上什么水果都有 , 一年四季从不会断档 。 从未见过的泰国水果 , 榴莲、木瓜、火龙果;台湾水果 , 莲雾、杨桃、番石榴、甜橙等已经是大卖场和宾馆饭店里的常客了 。 但是 , 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人一定都还记忆犹新 。 ——当时 , 确实是“买西瓜难”啊!水果市场的放开 , 造就了新一代熟悉市场的果农 , 同时也造就了千百万南来北往、熟知市场需求的商贩 。现在上海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 , 西瓜在超市和水果店里随处可见 , 几乎所有的宾馆、饭店常年均有鲜榨西瓜汁和时蔬果盘供应 , 西瓜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 。 但在当时 , 一般居民如果要在高温季节购买西瓜 , 则比较困难 。 除非你是生病发烧 , 体温还要在38度以上 。 有时 , 供应的标准 , 还要随天气的变化而波动 。 那个年代 , 卖西瓜还有两种形态 , 也是现代人们所少见的 。 一种西瓜 , 只卖瓤 , 不卖皮 。 据说“皮”要加工制作罐头 , “瓤”卖给居民 , 一举两得 。 就近的居民会拿着各种锅子、盆子 , 排队购买“西瓜瓤” 。 还有一种西瓜只能“堂吃” , 不能外卖 。 据说是为了“留籽” , 不知道是留做“种籽”还是加工“西瓜子”用 。幸运的话 , 遇到“堂吃”西瓜 , 可以吃个饱 。后来果品市场最先开放 。 从1984年开始 , 上海市开放了果品的“计划管理” , 开放了市场价格 , 撤消了水果批发站 。 首先 , 把十六铺批发站的仓库改造成“十六铺水果批发交易市场” , 允许市内外的个体商贩和果农直接进行交易 。 …………(后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