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王文:安倍无法力挽日本颓势,更像是一个壮志未酬的悲情人物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王文:安倍无法力挽日本颓势 , 更像是一个壮志未酬的悲情人物
编者按:8月28日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 , 将辞去首相职务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在环球时报英文版第49篇“变局”专栏中表示 , 安倍的历史贡献在于 , 推动日本在“中国相对崛起、美国相对衰落”历史大变局下的战略平稳过渡 。 如果未来日本重新回归亚洲 , 那么 , 安倍应为真正的起点 。 本期人大重阳君为您推荐中文版 ,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为《安倍折射的东亚大变局》 。
安倍|王文:安倍无法力挽日本颓势,更像是一个壮志未酬的悲情人物
本文插图
【安倍|王文:安倍无法力挽日本颓势,更像是一个壮志未酬的悲情人物】本文英文版在环球时报的版面截图

安倍晋三辞职的消息 , 在2020年8月的最后一周 , 成了东亚政治界最大的新闻 。 我曾多次去日本 , 二外学的是日语 , 当然有必要在“变局”专栏写一些与其他人不一样的看法 。
过去14年 , 中国人眼中的安倍晋三形象经历了蜕变 。 2006年他第一次担任首相 , 中国期待他能力挽前任小泉纯一郎造成的紧张关系 。 可惜 , 刚一年 , 他就因“肚子疼”而辞职 。 此后 , 他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极度不满 。 许多中国人看来 , 他更像如流星似的日本政治小丑 。
安倍再任首相推出“安倍经济学”时 , 中国媒体里还一度流传着不屑与批判 。 但从经济数据上看 , 日本经济有所起色 , 安倍本人也创造了在任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任职记录 。 现在的中国人看来 , 安倍已算得上值得尊敬的日本政治家 。 不少中国学者开始反思 , 为何所有人低估了安倍 。
安倍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 , 当被问及为何在巴结美国总统特朗普时出现那么多丑状 。 他的回答是“君子豹变” , “为了国家和国民 , 可以丢掉面子” 。 这句实用主义的回答在中国是赢得好感的 。
中国人看待日本首相的观念变化的背后 , 是东亚实力结构的巨大调整 。 中日两国 , 有着数千年的恩怨情仇 , 中国人很容易带着历史情绪看待这个搬不走的邻居 。 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加 , 心态容易变得自信与平和 。
安倍|王文:安倍无法力挽日本颓势,更像是一个壮志未酬的悲情人物
本文插图

安倍2006年任首相时 , 日本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0% , 中国经济总量仅仅是日本61% 。 中日关系一度还因钓鱼岛而闹得非常紧张 。 2012年安倍再任首相时 , 中国GDP已是日本的137% 。 2020年辞职时 , 日本经济总量仅有全球的5.9% , 中国则为16% 。 中国已是日本近3倍的经济体量 。 如果当年安倍一度还想与中国掰掰手腕 , 现在恐怕只能仰天长叹了 。
日本经济过去十多年在全球重要性的下降与总体萧条 , 令人唏嘘 。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是伴随着日本家电如松下、东芝、日立等品牌长大的 。 学生时代 , 打开电视机、广播常常听到这些品牌的广告音乐 。 但现在 , 日本品牌几乎全部退出了全球家电市场 , 知名的智能手机品牌中也没有来自日本的 。 这与过去“日本=高科技”形象完全不一样 。
在我看来 , 安倍的历史贡献在于 , 推动日本在“中国相对崛起、美国相对衰落”历史大变局下的战略平稳过渡 。 如果未来日本重新回归亚洲 , 那么 , 安倍应为真正的起点 。
安倍的战略抱负是 , 希望通过修宪等一系列手段 , 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 , 但他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他的远大抱负 。 更重要的是 , 国家与社会综合实力的相对衰落也转化不了他的治国理政能力 。
可惜 , 伟大的政治英雄需要时代的支撑 , 更需要国力与国民的共同捧举 。 从这个角度看 , 安倍在日本政治史上的地位 , 可能不会胜过佐滕荣作、田中角荣、中曾根康弘等前任 。 换句话说 , 他更像是一个壮志未酬的悲情人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