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水土不服,抄袭模仿……农业大国如何破解“农机之困”?
◎ 作者丨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张晔 实习生 季天宇
【科技日报|水土不服,抄袭模仿……农业大国如何破解“农机之困”?】 ◎ 编辑丨陈磊
毛罕平的实验室里躺着一个宝贝 , 而且一躺就是5年 。
作为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学部执行主任、二级教授 , 毛罕平2015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这款水肥耦合灌溉装备 , 可适用于蔬菜施肥 , 并针对各种蔬菜不同生长期全自动地把营养元素进行智能配比喷施 。
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 但这套出生名门 , 头顶“皇冠” , 富含科技含量的农机产品 , 依旧养在深闺无人识 。
“这套农机相比国外最先进装备 , 性能更优 , 价格却只有他们的一半 , 和国内的简易设备比也只是贵了三四万元 。 ”毛罕平说 , 和他接洽的农机企业很多 , 都很感兴趣 , 可就是保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前期投入 。
迫于无奈 , 毛罕平不得不自筹经费在全国布了20多个点搞产品推广 。
毛罕平的尴尬折射出的是中国农机行业的面临的困境之一 。
8月10日 , 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检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则显示 , 我国农机行业还面临着整体研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基础材料和配套机具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 成为影响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制约 。
“以拖拉机和收割机这种典型农机来说 , 我们和国外差不多有30年以上的差距 。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 。 有专家向采访人员介绍 , 我国在蔬菜、果树、茶叶等小品种经济型作物上 , 农业机械化率非常低 , 仅有20%—30% , 有些甚至全人工作业 。
能导航会认路的收割机只卖出一台
先进农机具为何在国内水土不服
特斯拉问世后 , 自动驾驶技术赚足了眼球 , 国内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凭借智能化新能源汽车行走于资本市场和新闻头条 。
但是 , 如果你是一位农业机械企业家 , 这么想就可能成为市场的笑话 。
去年 , 江苏常州的一家农机厂 , 紧跟无人驾驶的智能化潮流 , 开发了一种带有导航功能的收割机 , 价格比普通收割机高了7万元 , 但是最终只卖出一台 。
一台下田干活的农机也用上自动驾驶功能 , 会不会有“杀鸡用牛刀”之嫌?
答案并非如此 。 我国已在新疆等地进行无人驾驶农机实验推广 , 并且已达到美国的同等水平 , 即行驶1000米偏差2.5厘米 。 但是 , 美国农机是直接接收卫星信号并进行修正 , 而我国还需要在地面设立基站帮助农机纠偏 。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核心技术 , 卫星差分信号 , 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 ”罗锡文说 。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终端价格影响企业创新积极性 。 ”江苏大学二级教授李耀明直言不讳地说道 。
农机价格上不去 , 企业的利润不高 , 直接影响到农机新品开发和更新迭代 。
在我国 , 农产品尤其是大宗粮油作物的价格极其低廉 , 农业仍属于利润低、回报周期长的产业 , 因此农机终端用户对生产成本极其敏感 。
“我们公司有340多台农机 , 经营7.3万亩耕地 , 每亩地净利润500元 , 在国内农场属于较好的水平 , 但是对农机价格还是很敏感 。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忠阳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会通过比价采购程序购买农机 , “当然希望价格越低越好”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国内小麦收购价 , 十年前就已达到1元/斤 , 现在约为1.2元/斤 , 农产品价格在低位长期徘徊或许是农机低价的源头 。
“还有一个原因 , 国内农机面临的生产状况纷繁复杂 , 比如我国的蔬菜品种多达几百种 , 可能每个县的品种和种植模式都不一样 。 ”毛罕平说 , 我国农机的种类也特别多 , 每一种产量都不大 , 农机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益 。
同时 , 我国幅员辽阔 , 南北方、东西部的气候、土壤和耕作水平相差很大 , 同样是种植水稻 , 湖南的田块含水量比东北高很多 , 一脚踩下去可能陷进40厘米 , 对农机的要求也就特别高 。
推荐阅读
- 科技日报|2020服贸会:一场超乎想象的科技盛景
- 科技日报|5G,将这样撬动服务贸易发展
- 科技日报|发展工业互联网 需技术与应用两手抓
- 科技日报|北斗、5G加持:无人驾驶农机完成水稻“耕种管收”
- 2020服贸会:一场超乎想象的科技盛景
- 科技日报|因新冠疫情暴发,人类与结核病斗争倒退5—8年
- 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捷报频传
- 科技日报|北斗、5G加持,水稻种植实现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
- 科技日报|科学顾问: 诺兰电影的“标配” 中国还很稀缺
- 科技日报|科学统计新冠肺炎病亡人数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