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牢记英雄事迹 传承伟大精神(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原题为_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牢记英雄事迹 传承伟大精神(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文章图片
“雄赳赳 , 气昂昂 , 跨过鸭绿江;保和平 , 卫祖国 , 就是保家乡……”每当雄壮的歌声响起 , 谢长平老人就会思绪万千 。
抗美援朝纪念馆原馆员谢长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 , 如今已87岁高龄 。 多年来 , 老人总是习惯来到鸭绿江边 , 凝望对岸 。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 , 始建于1958年 , 1990年10月移地扩建 , 1993年7月新馆落成 。
1950年10月 , 作为文艺兵 , 谢长平随部队在鸭绿江边乘趸船进入朝鲜 , 开启出国作战的征程 。 谢长平回忆 , 5次战役以后 , 他们的演出任务逐渐增加 , 当时文工团30多名团员每人都身兼数职 。 由于部队条件简陋 , 再加上战场环境所限 , 只能进行山东快书一类的表演 。 此外 , 学习和表演朝鲜舞蹈 , 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 当时文工团每人都能跳上几段朝鲜舞蹈 , 还能比较熟练地说出朝鲜常用语 。
经历了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 谢长平日后成为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馆员 , 这让他倍感光荣 。
1984年11月 , 谢长平再次赴朝 , 为扩建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 。 在朝鲜期间 , 代表团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 。 谢长平说:“15天时间里 , 我再次感受到了中朝友谊牢不可破 。 ”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 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 , 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 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
最可爱的人 , 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
碧草青青 , 松柏苍翠 ,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庄严肃穆 。 1951年初 , 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 原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沈阳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 并于同年8月正式落成 。
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后侧 , 绿草如茵、松柏成行 , 每个烈士墓碑前 , 都有群众敬献的一束束鲜花 。 青松翠柏之下 , 120多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 。 在他们当中 , 有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 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 有烈火烧身也不暴露潜伏目标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等28位战斗英雄 。
园区北侧 , 新建的下沉式烈士纪念广场上 , 高3米的烈士英名墙镌刻着烈士姓名 , 令人肃然起敬 。 广场四周的环形地下墓穴 , 安放着599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 。 “2014年至2019年 , 陵园共举办了6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 。 ”烈士陵园负责人高丽告诉采访人员 。
据介绍 , 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 , 辽宁省委和省政府、驻沈官兵及社会各界群众都会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 “在平时 , 自发前来瞻仰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 。 许多部队战士、青年学生、少年儿童在烈士墓前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仪式 。 这里每年接待前来参观祭扫的群众达15多万人次 。 ”高丽说 。
炮火远去 , 家园如画 。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牢记英雄事迹 传承伟大精神(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 有我可爱的家乡……”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 唱的就是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桃花朵朵、桃林片片的景象 。 近年来 , 河口村加强基层治理 , 发展特色产业 , 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 , 村里的燕红桃销售额屡创历史新高 , 每户桃农年平均收入达10万元 。 长期联系该村的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李庆峰说:“铭记历史 , 我们当不忘烈士英名;决胜小康 , 我们定不负群众期盼 。 ”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微博|与你有关!住房租赁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人民日报|岳阳君山区:消费扶贫托起贫困户稳稳的幸福
- 人民日报海外网|尴尬!美国国务院公布又一个制裁目标 却连名字都搞错了
- 人民日报海外网|外交部回应“5名印度男子在所谓阿邦失踪”
- 人民日报海外网|苏贞昌扬言台北故宫文物属于"2300万人" 岛内民众发出灵魂质问
- 人民日报客户端|美政客污蔑中国并鼓吹“清洁网络” 赵立坚:美撒谎外交欺骗外交的又一例子
- 穿搭|小个子穿平底鞋,一定要牢记这5点!不然显胖还显矮
- 人民日报海外网|大山深处驶出“无人车”
- 美媒称中方对部分美媒驻华记者“对等回应” 华春莹表态
- 人民日报|北斗,为用户提供丰富广泛的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