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网红化”:翻书的不多,拍照的不少( 四 )


程三国:书店作为一个文化场所 , 受到各级各地政府的格外重视和支持 , 主要是因为它惠民 。
和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图书馆等其他公共文化场所相比 , 实体书店的建设成本更低、运营效率更高、市民覆盖面更广 。像美术馆、音乐厅这样的地方 , 有一定的进入门槛 。但是书店谁都可以进 。人们逛书店不会有心理负担 , 担心自己看不看得懂 。书店也没人会阻止你翻书 , 而且书比图书馆的新 , 很多书店都有座位 , 环境比多数图书馆好 。
采访人员:通过政策支持实体书店 , 是否有违市场规律?在阅读人口下降和人均阅读数量下降的背景下 , 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书店?
程三国:我觉得需要 。以目前国内实体书店的数量来看 , 新建的计划还远达不到锦上添花的程度 , 而更多是在“补课” 。我们还是太缺少像样的实体书店了 , 各地都需要这样的文化场所 。
有人会问:与其投入这么多钱支持实体书店 , 为什么不建更多图书馆?但是如果要运营一家图书馆 , 哪怕只是社区街道这个级别的 , 从建筑选址到人员招聘 , 都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 不仅投入高 , 效率也是个问题 。
实体书店就不一样 , 非常灵活 , 只要政策稍加引导 , 很容易活跃起来 。政府的引导主要起到奖补作用 , 更主要的成本由市场承担 , 负担也不重 。实体书店作为一个文化场所 , 不仅是商业主体 , 还能分担很多政府的公共文化职能 , 所以受到政策青睐 。
采访人员:纵观现在的实体书店行业 , 有理想的商业模式和“造血”能力吗?
程三国:应该说还没有 。实体书店也不能概而论之 , 要分不同的类别 。占比最大的新华书店 , 由于其体量和国资背景 , 转型动力没有民营书店那么强烈 , 当然也有很多变化 。
第二个是像西西弗、言几又、钟书阁等品牌连锁书店 。他们在全国开店 , 店面选址主要在热门商圈中 。他们用新的装潢形态和混合经营的业态 , 代表了实体书店行业这些年崛起的新势力 。但是他们大多也仍处于探索商业模式的过程当中 。
即使个别如西西弗书店 , 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 , 也很难说在整个行业当中 , 这种模式就能行得通 。
其他还有依托于集团公司的书店 , 诸如中信书店、建投书店;依托于高校或出版社的书店 , 诸如外研书店、涵芬楼书店等 , 承担的职能和多数实体书店不太一样 , 经营模式也难以复制 。
还有很多更小型更独立的民营书店 , 每家店都有不同的特色 , 绝大多数在寻找新的可能性 。
疫情不会给实体书店带来灭顶之灾 , 网购才会
采访人员:疫情期间 , 很多实体书店都在积极自救 , 通过直播搞线上读书会 , 用微信公众号推销会员卡充值 , 叫外卖上门送书等各种营销活动 , 救助效果明显吗?
程三国:肯定有效果 , 但不太大 。
网络营销需要一个服务体系 , 从选品到陈列 , 从供应链到客服 , 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此之前 , 很少有实体书店有这个基础 , 疫情期间很难临时搭建起来 。
有些实体书店搞了店员盲选、卖会员卡等活动 , 虽然带来一些收入 , 使现金流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 但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的营收额 , 相当于寅吃卯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