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转过三道“旋转门”,中国网剧迈向精品化进击之路( 二 )
早些年 , IP是影视圈的香饽饽 , 引发热门网络小说版权哄抢的狂潮 。如今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看清 , 天价博不来正向流量 , 主创必须对IP本身精神内核及其转码所要求的艺术水准有着充分的理解与把握 , 才能让IP的长板更长 , 通过稳步产品开发 , 形成强大而持久的传播力 。
先前一批网文IP改编网剧的播出 , 资本强势支撑的“拿来主义”也慢慢显现弊端 。首先是题材的窄化 , 大量宫斗、仙侠、甜宠一度“霸屏” , 现实题材作品难觅踪影;其次是制作的差强人意 , 纵使集结一众名导、当红明星 , 只要缺少对剧本改编和制作的深入打磨 , 就会让品质大打折扣;再者 , 急于追求投入产出比 , 匆忙上马多部剧集反而伤害了IP品牌 。在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赵宜看来 , 并非IP改编这一模式出了问题 , 其症结在于“得IP者得天下”的资本逻辑并不适用于文艺创作 。平台若只顾购买既有版权、匆忙改编 , 便会使得诞生的IP产品彼此互相消耗 , 很快失去市场活力和内容生命力 。
去年底播出的网剧《庆余年》之所以能成为获得130多亿次播放量的“现象级”产品 , 并拿下“白玉兰奖” , 与其对IP的“小火慢炖”制作模式不无关系 。原著《庆余年》在完结后近十年间版权几经流转 。眼见版权到期 , 上一家版权拥有方有意赶在最后一年投入拍摄 。后入局的腾讯影业选择放缓制作步伐 , 让片方有了稳扎稳打的IP后续开发计划 , 用“五年三季”慢慢丰富这个IP 。
转过盲目囤积还是耐心孵化的“旋转门” , 回归修炼品质内核 , 反而让IP在转码过程中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去年底一部网剧版《唐人街探案》 , 让观众见识了IP影网联动的叠加效应 。而眼下 , 动漫《大理寺日志》得以“破圈”赢得高分 , 则是依靠制作方从漫画连载时就参与孵化 , 帮助原著优化改编 。
剧目剧场运营之门
与其押注现象级“爆品” , 不如精耕品牌垂直化运营
从《无证之罪》到《隐秘的角落》 , 给予市场以短剧制作的信心 , 也让观众关注到爱奇艺“迷雾剧场”这一聚焦悬疑题材的剧场品牌 。该剧场随后推出的小众短剧《十日游戏》《非常目击》借剧场品牌提升了“能见度” 。以优质剧目带动剧场品牌化运营 , 正在成为网剧精品化布局中的重要一子 。
电视剧“客厅文化”时代 , 荧屏以时间段划分剧集 。“八点档”也称“黄金档” , 集结题材重大、适合“合家欢”收看的作品 。而在海外 , 主打成人观众的“深夜档” , 则多播放情感伦理与悬疑题材剧集 。而网络时代 , 移动端打破观众“生物钟” , 海量影视库满足用户随心收看需求 。取而代之的是视频平台以题材、年份、国别分类 , 大数据筛选的推荐模式 。
一定程度上 , 这推高了直播平台宣发新剧的成本 , 也压缩了低成本优质作品的生存空间 , 迫使平台押注于个别潜力股 , 通过做大明星阵容、投资规模与营销传播 , 来实现现象级“爆品” 。而当减量提质的短剧渐成主流 , 受众需求日渐细分 , 就迫切需要剧场化品牌运营 , 使同类产品“抱团取暖” , 实现传播效应叠加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就以短剧为例:“短剧集的破局需要规模化输出 , 达到集中化、规模化的放送 ,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用户观看精品短剧集的习惯 , 更能带动整个商业模式改变和良性循环 。”
推荐阅读
- 萌喵剧场|养猫的不归路!
- 电视剧|《沉默的真相》国剧之巅
- 德云社|德云社剧场开箱一月有余,七队演员何九华首登台,演出搭档引关注
- 世界奇妙剧场|蚌埠有望“撤县设市”的县,坐拥3大产业园区,距淮南仅68公里
- 作业|破除剧场效应,把体育课还给孩子
- 郭德纲|大起大落!开过专场上过综艺,被力捧的“龄龙”组合再回剧场演出
- 沉默的真相|对话戴莹:《沉默的真相》高开炸走背后,“迷雾剧场”想干什么?
- 青石电影|“悬疑剧场”出新剧了,敢和《沉默的真相》同期上线,还真有底气
- 崛起|周播剧场的末路,短剧剧场的崛起?
- 生活|活动预告 | 转过身,看见我的二本学生 黄灯谈大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