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镁磷肥|84岁“化肥之子”,60余载郑大故事
在郑州大学 , 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 , 虽已84岁高龄 , 却每天精神抖擞地穿梭在北校区的校园里 , 默默从事着化工领域科研工作 。 他就是原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原《磷肥与复肥》期刊主编、郑州大学化工学院许秀成教授 。
文章图片
(化工学院许秀成教授)
韶华易逝 , 人生无悔 。 从20岁开始投身化肥研究到现在 , 许秀成扎根中原大地60余年 , 一刻也没离开过他所热爱化工领域 , 为郑州大学化工学科及河南工科高等教育的建设发展倾尽毕生心血 , 被人们称为“化肥之子” 。
无悔援豫献青春 , 呕心沥血建工科
在北校区许秀成办公室 , 老先生身着浅蓝色短袖衫 , 脸色红润 , 慈祥可亲 。 他精神很好 , 也很健谈 。 言语间 , 句句满载着对化肥事业的深挚情怀、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人生的无限热爱 。
许秀成1936年9月生于安徽歙县 , 1953年考取天津大学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 , 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 1959年从天津大学调任河南化工学院 , 1963年并入郑州工学院 。 1996年郑州工学院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 , 许秀成任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 。 2000年郑州工业大学与原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 , 2001年许秀成从郑州大学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 。 合校20年后的今天 , 郑州大学已经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征程 , 许秀成也已步入耄耋之年 , 却依然坚持每天8个小时工作 , 他认为自己“还不算太老 , 还能干点事情” 。
【钙镁磷肥|84岁“化肥之子” , 60余载郑大故事】抗日战争时期 , 为了躲避战乱 , 年幼的许秀成跟随父母颠沛流离到江西 。 看到农民食不果腹 , 孩子骨瘦如柴 , 他立志长大后“要为农民做点有用的事” 。 17岁那年 , 许秀成考入天津大学 , 主动选择了化工系无机物工学专业 , 并在大学四年级选修化学肥料专门化 , 毕业后留校任教 , 从此开始了与化肥的一世情缘 。 从少年立志到长大成才 , 许秀成心中始终装着农民:“学习化学肥料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 可以和农民兄弟在一起 。 ”
中国是农业大国 , 化肥用量居世界第一 , 河南是农业大省 , 农用化肥施用量大 , 但利用率却很低 , 因此 , 提高肥料利用率是我国乃至世界的一项重大课题 。
1959年2月 , 为了支持河南粮食生产 , 提高河南工学高等教育质量 , 教育部从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地选调一部分教师支援郑州大学工科建设 。 其中化工系设在新乡师范学院 , 与从该院分立出来的化学工程系共同组建成河南化工学院 。
那时 , 许秀成与妻子孙以中正值新婚蜜月期 , 新乡师范学院书记到他们家里征询二人是否愿意到新乡工作 。 孙以中误将“新乡”听成了“新疆” , 当即表态“新疆我们去” 。 新疆都愿意去 , 更何况新乡呢?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 , 夫妻二人毫不迟疑地选择到相对比较贫困的中原地区从教立业 , 为祖国建设奉献青春 。
许秀成夫妇与天津大学教师共26人一同来到河南新乡 , 成为河南工学院的首批教师 。 时任教研室主任的华克刚老先生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新乡 , 新的家乡!”从此 , 他们把河南当作第二故乡 , 在这片热土上耕耘和收获 , 为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当时正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 办学条件十分艰苦 , 学校被迫放长假 。 许秀成忍着饥肠辘辘 , 每天钻进图书馆看资料、学外语 , 进行艰苦的科研探索 。 他从日文杂志上发现 , 日本两所知名大学正在研究美国的钙镁磷肥 , 但是建立的数学模型存在错误 , 于是便自己动手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及数学表达式 , 力图从机理上剖析钙镁磷肥 。
推荐阅读
- |53岁焦恩俊变化太大,与84岁老母亲合影似姐弟,状态令网友担忧
- 谢霆锋|84岁谢贤参加好友葬礼,行动不便老年斑明显,浪荡一生终于服老
- 明星婚姻|84岁伍迪·艾伦与韩裔妻子出街,精神头十足,“养女”甜蜜挽手
- 小师妹爱八卦|84岁李明启现身,带着珍珠项链精神好,因演容嬷嬷儿媳妇差点退婚
- 李明启 |84岁容嬷嬷罕见近况曝光
- 今何在|“84岁副总理”陈锡联:2任夫人和子女今何在?
- 石梅小学|84岁老人睡衣都破了洞 却为教育事业捐出一百多万
- 84岁老人睡衣都破了洞,却用百万积蓄做这事
- 问候|雅礼中学84岁学生每天问候98岁班主任,还向老师取经如何长寿
- 雅礼中学84岁学生每天问候98岁班主任,还向老师取经如何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