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笑的青豆|为啥鼓励式教育却没效果?神奇的赏罚,阿伦森效应告诉你本质所在( 二 )


阿伦森效应”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 。 如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家里上网课 , 可能会有一些家长不太理解这种“新奇的”上课形式 。 相较之前 , 家长们直接感触感染到的是“我的孩子在学校学习 , 我很欣慰” , 而现在这种感触感染可能改变了 , 变的更多的是“我的孩子怎么又在看电脑、看手机 , 怎么不好好学习了” 。 恰是这种“可见”的前后表现 , 导致家长们对孩子的责怪增加 , 我们也会感触感染到一些不满:“明明我上网课就是在学习呀” 。
久而久之 , 我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被家长的催促“打压”了 , 之前在校学习 , 我们受家长的催促、求全的影响较小 , 可能甚至是来自家长的慰问和褒奖 , 而现在却转变为他们的不理解和求全 , 我们便极易产生不悦和反感 , 进而更加放任自流 , 终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 泛起这种情况 , 我们大学生首先要理解家长这么说的原因 , 除去必要的学习时间外 , 可以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 增强沟通 , 减少家长的误会 。
会笑的青豆|为啥鼓励式教育却没效果?神奇的赏罚,阿伦森效应告诉你本质所在
本文插图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 , 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 , 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 , 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 陶行知取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 , 由于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 ”
接着他又取出一颗糖 , 说:“这也是给你的 , 我不让你打同学 , 你当即停止了 , 说明你尊重我 。 ”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 , 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 , 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 , 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 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 ”
这时 , 男孩打动得哭了 , 说:“校长 , 我错了 , 同学再不对 , 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 ”
陶先生于是又取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 , 我再奖励你一颗 。 我的糖发完了 , 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 ”
陶校长在这里没有正面斥责、指责学生的不对 , 而是用四颗糖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教育 , 奖励递增 , 取得了很好的心理效应 。
会笑的青豆|为啥鼓励式教育却没效果?神奇的赏罚,阿伦森效应告诉你本质所在
本文插图

电视剧《都挺好》中二儿子苏明成可谓是啃老的典范 , 在妈妈重男轻女的思惟上 , 苏明成不管在衣食住行上仍是在学业就业上 , 妈妈都在尽力匡助他 。
即使是成家后 , 也时不时会带妻子回家蹭饭或者向妈妈要点零花钱 , 这种情况一直到妈妈去世后 , 才有了改变 。
但也由于妈妈的去世 , 苏明成享受不到妈妈带来的福利后 , 不管是生活仍是工作都一落千丈 , 他便开始埋怨每一个人 , 但从未想过是造成现状的根本原因在自己身上 。
从苏明成例子中 , 可以看出阿伦森效应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 , 甚至改变了他的一生 , 人到中年都仍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 碰到挫折就怪别人 , 从来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
与之相反的是小儿女苏明玉的遭遇 , 由于从小没有得到妈妈的关爱 , 所以对于家庭她都是极其冷漠的 。
直到爸爸患了老年痴呆后 , 得知爸爸内心是爱着自己的 , 也想起了幼时妈妈对自己的疼爱 , 从此以后 , 苏明玉对家人的立场就发生了改变 , 也慢慢治愈了自己 。
从不被父母疼爱到得知曾经被父母疼爱后的苏明玉 , 阿伦森效应在她身上是积极的 , 是对自己有利的 。
会笑的青豆|为啥鼓励式教育却没效果?神奇的赏罚,阿伦森效应告诉你本质所在
本文插图

但是苏明成身上 , 从被所有人疼爱到被所有人指责 , 阿伦森效应在他身上是消极的 , 不利于他自己的 。
阿伦森效应告诉所有家长 , 若是一开始就以鼓励式教育为主教育孩子 , 那么父母就应该坚持到底 , 不然到半途开始大面积批评孩子 , 对孩子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