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工报|“深圳第一代打工妹”翁纯贤:个人工作证被收入深圳博物馆( 二 )


1982年5月1日 , 劳动节 , 放假 。 5月2日 , 开始上班 , 翁纯贤被分配到车缝组 。 每天上午8点上班 , 下午5点下班 , 有时晚上要加班到9点 。 “有加班工资 , 大家干得都很起劲 。 ” 翁纯贤回忆道 。
凯达玩具厂主要生产椰菜娃娃、爬山车等玩具 , 这些玩具都是翁纯贤童年时未曾接触过的 , 因此倍感新鲜和喜爱 。 “我们小时候都是自制玩具 , 做毽子、玩泥巴、串珠线 , 哪有现成的玩具 , 还这么可爱的啊 。 ”
南方工报|“深圳第一代打工妹”翁纯贤:个人工作证被收入深圳博物馆
本文插图
■翁纯贤和姐妹们在凯达玩具厂的宿舍 翁纯贤/供图
上班仅三天 , 被提拔为组长
“大家都奔着奖金 , 都想多干”
“带着乐趣工作” , 翁纯贤从不觉得累 。 在蝴蝶牌的电动缝纫机前 , 得益于此前缝制蚊帐的基本功 , 她缝出来的娃娃线条非常笔直 , 车间的香港主管直呼“太麻利了” 。 这带着浓重口音的港式普通话 , 也只有翁纯贤等为数不多的人能听懂 。 因为“憧憬香港”的翁纯贤曾在语言上下过一些功夫 , 普通话和粤语都讲得很好 。
仅三天 , 翁纯贤被提拔为车缝组组长 , 手下带18人 , 最多时管理过上百人 , 每隔两小时做好卡片登记 , 统计工作量 。 作为组长 , 她还需要给每道工序定好工作时间 , 以便给做这道工序的工人设计工作量 。
每次接到一项新玩具的制作任务 , 翁纯贤和其他组长要先试做 , 看一天8小时能完成多少件 , 分拆到每道工序里 , 记录好具体时间 , 一连试验两三天 , 取数位组长的平均工作量 。 “一般来讲 , 熟练的女工能用6小时完成我们设定的8小时工作量 , 速度越快做得越多 , 超产奖就越多 。 ”
在翁纯贤的印象中 , 大家都格外勤奋 , 只顾埋头工作 , 只听机器响 , 没有人语声 , 只在排队上厕所的时候才聊几句 。 “大家都奔着奖金 , 都干得特别快 , 都想多干 。 除了固定的工作量 , 加班、超产都有奖金 。 ”
记得是1983年的一天 , 一场特大台风暴雨突袭深圳 。 从宿舍到厂房 , 有一公里路程 。 上班时间要到了 。 “姐妹们只是犹豫了一小会儿 , 就毅然闯进风雨里 , 弯着腰朝厂区冲 。 走到半途 , 连站都站不住了 , 不少人都是爬着到达的 。 ”翁纯贤说 , “香港管理者很吃惊 , 说都8级台风了 , 你们竟还能坚持到岗 。 中午给大家都加了鸡腿 。 ”回想起凯达玩具厂的伙食 , 翁纯贤至今仍觉得很赞:“一天吃的肉比家里一个月的都多 。 ”
在凯达玩具厂 , 翁纯贤第一次领到的工资包括人民币80多元、港币200多元和外汇券四五十元 , 最多的时候可赚到折合人民币500多元 。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 统购统销的票据时代仍未过去 。 “要想直接购买冰箱、电视机等大家电或其他物品 , 得用到外汇券 。 ”翁纯贤用外汇券在深圳买到了许多家乡不好买的东西:洗衣机、电视机、洗衣粉、肥皂、衬衣、折叠桌椅……
从玩具厂打工妹到玻璃厂总经理
在不断“充电”中提升自我
“那时候 , 大家学习的势头也很猛 。 ”1987年9月 , 翁纯贤报读了蛇口会计学会第三届会计夜校中专班 。 晚上加班时 , 她因无需直接从事生产线上的工作 , 就偷偷溜出去上课 。
1990年 , 拿到中专文凭的翁纯贤离开了凯达玩具厂 , 入职生产外墙玻璃的南玻集团 。 “这家国企支持职工读书 , 若读的是工作相关课程 , 还能报销学费 。 ”于是 , 翁纯贤相继读完了暨南大学的专业证书班 , 拿到了大专文凭 , 也考到了中级经济师的职称 。 “工作后格外珍惜学习的时间 , 晚上在家有空时就学 , 口述知识点 , 录好音 , 上下班通勤时听 。 ”翁纯贤说 。
在南玻集团 , 翁纯贤服务了22年 , 做到销售经理 , 后又加盟东莞一家玻璃生产企业 , 任总经理 , 今年3月退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