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研人才评价改革如何“立新”
近日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提出的破除“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十条意见引起热议 。 这十条意见被认为是全国科研单位中首个“破四唯”的实施细则 。
这十条意见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两点 , 一是明确论文发表和授权专利一律不再奖励 , 二是规定9种可直接竞聘正高岗位的条件 , 包括单一品种成为全国前三大品种或山东省第一大品种的 , 突破行业科技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的 , 创办科技型企业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 , 以及长期扎根基层生产一线 , 服务“三农” , 贡献突出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等 。 这一做法重“破”更重“立” , 突出“一票肯定” , 鼓励科技转化和科技为民 , 为潜心科研、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提供岗位竞聘的绿色通道 。
当然 , 也许会有人问 , 那是不是论文和专利在科研考核评价中就不重要了?是不是以后评职称就只看定性的实绩了?实际上并不尽然 , 这两种看法都有失偏颇 。 按照山东省农科院的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的整套设计 , 人才被分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三类 , 遵循各自规律分类施策 , 创新对引进人才“相马”、对现有人才“赛马”的机制 , 以期调动各方面人才积极性创造性 , 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 。
因此 , “破四唯”十条意味着一种新的、更加科学的指挥棒的形成 , 人才考评不再唯论文和专利 , 尤其是简单比较论文级别和数量 , 而是要看其实际的质量和影响 , 突出同行评价的作用 , 避免以往简单依赖第三方评价工具的做法;同时拓展人才评价的途径和方法 , 使各方面人才都有机会发挥优势、脱颖而出 。
近年来 , 中央持续推进人才制度和科研体制改革并不断加速 , 以期为广大科研人员松绑赋能 , 使之保持定力、挖掘潜力、释放活力、增强效力 。 但一些地方在良政落实中 , 仍存在理解程度、执行进度、改革幅度等的较大差异性 , 尚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 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 尤其是深入推进科研人才评价的综合治理 。
不破不立 , 破是为了更好的立 。 但立什么、如何立仍是困扰改革的主要难题 。 山东省农科院的十条意见代表了科研机构的新风向 , 那就是要科学分类、因才施策 。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 , 一般按照教学型、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三类进行划分 , 这样一些教学效果突出但论文较少的老师也有机会评上教授 , 有助于提升高校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
一个单位内部的考核管理改革相对容易 , 也会比较彻底 。 但实际上 , 很多单位的改革却是谨小慎微 , 只是做些修修补补 , 难以做到尽善尽美 。 外部和上级的评估指挥棒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是原因之一 。 高校评职称中一度冷落学术专著尤其是论文集 , 这固然跟以前出版市场不规范有关 , 关键还是学科评估中缺乏相应的指标 , 进而导致学术著作质量普遍不高 , 形成恶性循环 。 因此有必要进行学术评价的全链条、全周期改革 。
【大学|科研人才评价改革如何“立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硕博士研究生 , 是科研人才中不容也不该被忽视的群体 。 国家和各培养机构都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 但问题论文依然层出不穷 。 笔者认为 , 根本原因仍在评价指挥棒 。 不少高校一方面教育学生做学问要“板凳宁坐十年冷 , 文章不写半句空” , 另一方面把发表两篇及以上高水平论文作为答辩申请的前提 。 近一年来 , 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先后修订相关规定 , 取消了硕士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 , 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 。 研究生是未来科研队伍的生力军 , 破除研究生培养和评价的“唯论文”倾向也势在必行 。 (作者:林震 , 系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推荐阅读
- 齐齐哈尔|每月只能洗3次澡?齐齐哈尔大学:通知已撤
- 省属|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 事关8家省属高校、科研院所
- 秋招|深圳十月海归人才秋招:200多家企业参加,将吸引逾万名人才
- 刘云浩|刘云浩出任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并主持学院开学典礼
- 开学5天超500人感染,美国大学教授却被“封口”…
- 警告!|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入罪案:涉三千多个诈骗账号 两大学生获刑
- 【行走自贸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企业人才纷至沓来|【行走自贸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企业人才纷至沓来
- 又一“高层次人才”!厨师小哥被认定!新机会就藏在你家“厨房”
- 食堂|1毛一份的米饭! 南京这所大学食堂,光盘有“奖”
- 强在哪里?我国综合性能最强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学”号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