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限塑令”升级考验餐饮零售业



中年|“限塑令”升级考验餐饮零售业
本文插图
制图:郜瞳
近日 , 省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 提出到今年底 , 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 广州、深圳商场、超市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 。
哪些塑料制品不能再生产销售?哪些领域不能再使用塑料产品?受影响较大的餐饮等企业如何应对?采访人员走访广东部分大型连锁商超、餐饮店等发现 , 多家零售商家已在推动减塑 , 部分餐饮企业正在寻找可替代品 , 部分洋快餐则先行一步 , 使用可降解吸管和打包袋 。
不过 , 当前国内生产的可降解环保餐具、包装产品的价格尚高 , 相关包装产品的性能不好 , 部分商家还在寻找、探索更多解决方案 。
年底发泡塑料餐具禁止制售
近年来 , 广东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续上升 。 据行业协会统计 , 2019年全省消耗的一次性塑料袋、包装、餐具等已累计55.5万吨 , 近三年年均增长16% 。

省发展改革委表示 , 此次《意见》从塑料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入手 , 突出塑料污染治理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 有序推进 , 避免一禁了之 。
此次大家最关注的 , 是《意见》对具体限禁的塑料制品的界定 。
《意见》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 以及泡沫塑料制成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 以塑料棒为基材制造的一次性棉签 , 也将不能再制售 , 但不包括相关医疗器械 。
同样 , 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也在禁止范围内 , 也就是为起到磨砂、去角质、清洁等作用 , 有意添加粒径小于5毫米的固体塑料颗粒的淋洗类化妆品和牙膏、牙粉等 。
年底广深商场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意见》对不同领域的塑料制品使用进行限定 。

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 , 《意见》明确到今年底 , 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以及餐饮打包外卖和各类展会上 , 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 对于集贸市场的规范和限制则相对宽松 , 但到2025年底 , 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也将全面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 , 根据国家规定 , 不包括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的 , 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 。
对于使用较多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 《意见》明确 , 今年底全省范围的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 但不包括牛奶、饮料等食品外包装上自带的塑料吸管 。 顾客用餐时 , 也不得主动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 但不包括预包装食品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
另外 , 到2022年底 , 全省范围内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
此次“限塑令”不止于限制 , 也推广应用替代、规范回收和末端处置 。 《意见》提出应用替代产品 , 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 , 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植物纤维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 。

多家中式餐饮积极寻找环保餐具
纵观整个《意见》 , 餐饮业、商场将受到不小影响 。 近日采访人员走访广州部分餐厅、超市 , 发现部分打包外卖仍在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餐具 , 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率也较高 。
星巴克、麦当劳等西式餐饮连锁企业在“限塑”方面走得更快 。 在广州一家星巴克店 , 采访人员发现店内提供的吸管、杯子、隔热垫等均为纸制品 , 可直饮杯盖为可回收材料 。
“公司总部早宣布 , 2020年在全球范围内停止使用塑料吸管 。 ”星巴克中国有关人士表示 , 到去年年底 , 全国门店已经100%完成塑料吸管的全面替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