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社会|《八佰》:一场由看客“生成”的残酷戏剧( 二 )
于是以河为界 , 一场战争第一次被作为一出真实的戏剧上演 , 被河对岸的看客们每一天观看着 。 租界中的看客们于是拥有了一个奇特的双重身份:他们是这场战争的编剧 , 也是它的演员 。 正是借助于他们的双重参与 , 构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残酷戏剧 。 在其中 , 一场所谓的保卫战变成了一个随时都可能被修改剧本的战争戏剧 。 谢晋元团长 , 在这场战争戏剧中 , 从来不是真正的指挥官 , 指挥着这场战争走向的是坐在怪物飞行器中的观察员 , 是国民党的行政专员 , 是报纸采访人员 , 同时也是租界岸边各行各业的芸芸众生 。 其中 , 政治的博弈固然决定了这场战争要用表演的形式去诠释英勇不屈的内容 , 但每一个普通民众的目光所塑造出的有关英雄的传奇也成为了四行仓库中每一个个体得以成仁的根本动力 。 《八佰》有机地整合了个体成长与集体诉求之间的抗争与融合 。 端午游过苏州河 , 试图逃离地狱 , 却被岸边美艳的歌女赞颂英雄般的目光激励着 , 重回战场 , 并用自己的生命去填充了这一目光所蕴含的原本空洞的内容 。
个体的生命价值与战争所构建的宏大的历史价值如何能得到有机的整合 , 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当代战争影片所不断讨论的伦理困境 , 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最近刚刚上映的《1917》 , 都似乎过多的渲染了个体生命超越战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 似乎完成了一种人道主义的胜利 , 却以另一个极端的方式忽视了真实战争中更为普泛的价值和牺牲 , 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 , 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 。 但《八佰》却依赖于不同层次上的看客 , 不经意间将对不同个体生命的关注与一个宏大的集体利益的诉求有机的整合起来 。 《八佰》中着重描写的几个散兵游勇 , 小湖北 , 端午 , 老葫芦 , 羊拐、老铁 , 老算盘 , 都有着他们贪生怕死的一面 , 也都有他们在这场不断被修订的戏剧中逐渐生成-英雄的空间 。 他们留给人们的印象 , 反而深刻于所有那些英勇作战的正规军 , 甚至抢了团长的光彩 。 但他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 都以隐性的抑或显性的方式与对面河岸上看客们的观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 而与之对应的 , 是在各国观察团(包括何香凝等国民党自身的观察员)的注视之下 , 整个团都不得不一次次树立起旗帜与不屈不挠去坚守本无意义的战场 。 虽然在后者的目光中所蕴含的内容更多的是肮脏的政治交易 , 但却“生成”出了一个能够凝聚社会的三教九流的民族之魂 。
因此 , 《八佰》 , 在我眼中 , 与一段历史并没有真实的关系 , 我从不在意它所描述的那段历史是否存在 , 以及如何存在 。 《八佰》是一架能够生成现代战争独特戏剧的生产机器 。 这一戏剧带有着阿托尔残酷戏剧的味道 。 因为它时刻都在看与被看的互动当中不断溢出自身原初的剧本 , 溢出战争的本质规定 。 《八佰》用这架机器所生产出不是一段历史 , 而是一个无法被任何固定的观念所规定的战争价值 , 在此民族的、国家的、地域的 , 宏大的与渺小的、普遍的与个体的界限都被消融了 。 所有固有的“内容”都在它繁复而张扬的“辞藻”中被遮蔽了 。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曾经这样描述19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从前是辞藻胜于内容 , 现在是内容胜于辞藻 。 或许我们可以套用马克思的这个评价来反观《八佰》的意义:
从前的战争影片是内容胜于辞藻 , 而今天的《八佰》是辞藻胜于内容 。 而在我看来 , 电影 , 作为一种借助于摄影机器的形式——其技术层面无限繁殖本质上就是一种电影辞藻的繁盛——生成价值的艺术形式 , 本质上 , 或许从来都需要这种辞藻对于内容的完胜 。
所以 , 最后 , 我还想要向各位观影看客们重复一句 , 大家不要忘记 , 《八佰》 , 是一部电影 。
【掌上社会|《八佰》:一场由看客“生成”的残酷戏剧】更多意见交流请私信微博:黄竞欧1九76
推荐阅读
- 电影|《八佰》中守四行仓库的中校团附谢晋元级别为何是团参谋长?
- 社会谈资|邓伦又当伴郎,被拍到路透照,谁注意手里拿的啥?不愧是当过多次
- 社会新鲜事|《浪姐》成团夜冲浪投票,李斯丹妮暂领先宁静,孟佳超万茜成第一
- 社会新鲜事|黄晓明直言喜欢冯绍峰,谁注意赵丽颖说的啥?情商不是不一般高
- |要求加价错过《战狼2》,惹吴京不满,现她只能在《八佰》打酱油
- 明星婚姻|44岁马伊琍谈女性的价值:女性的社会价值,是为了活出自己
- 社会新鲜事|学霸来头,演技炸裂,生于1995的张新成“一哭成名”!
- 社会新鲜事|张柏芝怀第四胎?小腹凸起似怀孕,直言想要女儿
- 社会谈资|60岁“胖头陀”近照,身材瘦削但精神奕奕,一度落魄到没钱葬母
- 掌上社会|都2020了,修仙还靠金手指,毁三观的过时爽文剧情何时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