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凤凰贺村扶贫队员吴兴发:39年初心不改跟党走

扶贫|凤凰贺村扶贫队员吴兴发:39年初心不改跟党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年60岁的吴兴发 , 一位看似普通却拥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扶贫队员 , 曾在1977年响应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的号召 , 作为知青下放到有着凤凰县“西伯利亚”之称的腊尔山镇 。39年之后 , 他再一次接受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 , 成为了中石化湘西分公司驻腊尔山镇的贺村的一名扶贫队员 。
几十年如一日 , 吴兴发不忘初心跟党走 , 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 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
坚定不移听党话 不忘初心跟党走
走进盛夏时节的的贺村 , 树木葱茏满眼翠绿 , 房屋整齐错落有致 , 宽阔的村道蜿蜒前伸 , 绿油油的吊瓜产业一望无边 , 一幅美丽和谐的苗寨乡村图景正徐徐展开 。
而在的贺村的村部里 , 几名干部正忙着处理村里的事务 , 一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 , 身着朴素衬衫和简易西裤的干部便是吴兴发 , 他正细致地在笔记本上认真核对记录着贫困户的今年的帮扶政策数据 。
吴兴发告诉采访人员 , 这些帮扶政策等下就要入户去一一落实 。在和队员一起入户走访过程中 , 天空下起沥沥阵雨 , 雨水如跳珠般打在乡村道路石阶上 , 下村的路上滑的很 , 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进度 。
的贺村有7个村民小组 , 13个自然寨 , 全村299户1503人 , 贫困户就有116户470人 , 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 。
每到一户 , 吴兴发便如家人般坐在木凳上和农户亲切地拉起家常 , 扎根基层为民排忧 , 仔细询问农户当前遇到的困难及生活健康状况 , 是否还有需要工作队帮忙解决的问题 。面对入户的工作队 , 村里人都非常的热情 , 围坐在一起东一句西一句唠起家常 , 吴兴发时不时还用简易苗语和当地村民交谈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村妇女主任王菊兰告诉采访人员 , 因地势环境的影响 , 的贺村原来交通信息闭塞 , 自然环境恶劣 , 各村寨小组比较分散 , 在加上这里老百姓都是说苗语 , 沟通交流难度很大 , 这给工作队走访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 , 但是大家都默默咬牙坚持下来了 , 用双脚丈量着的贺村的脱贫差距 , 漫漫扶贫“长征路”一走就是好几个年头 。
回想起当年工作岗位的转变 , 吴兴发依然记忆犹新 , 朴实却又干练的他 , 眼神中充满了热诚和坚定 , 丝毫看不出来已过了花甲之年 。
“当时接到扶贫任务 , 领导找到我谈话 , 说给我换一个工作岗位到腊尔山的贺村做扶贫工作 。”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过知青经历的吴兴发没有犹豫 , 满口地答应下来 , “作为共产党员要牢记党员称号 , 坚定不移听党话 , 不忘初心跟党走 , 与党同心 , 以身许党 。”
“一是党组织对我的信任 , 我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 , 也相信自己扶贫工作能做好 , 二是我对腊尔山也有很深厚的感情 。”吴兴发回忆道:“77年的时候 , 我响应党的号召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 , 我就下到腊尔山知青农场 , 所以我不会辜负党和组织的信任 , 一定要把扶贫工作搞好 。”
吴兴发当时发自内心就是这么想 , 也是这么做的 。对他来说 , 扶贫工作不是完成一项任务 , 而是他对扶贫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腊尔山这一片热土和苗族群众的深深眷恋 。
老骥伏枥坚守扶贫战场 的贺村脱贫旧貌焕新颜
一天忙碌的工作后 , 吴兴发带着采访人员来到了他当年下放的知青农场 , 农场里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知青合影 , 采访人员在照片里找到了年轻的吴兴发和他的名字 。
“从我原来当知青的时候到现在相隔了39年了 , 现在国家政策好 , 精准扶贫力度大 , 现在的贺村的旧貌焕新颜 , 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了 , 日子越过越好 。”
说起自己在的贺村近年的扶贫工作 , 吴兴发深有感触:“村里还有很多薄弱的方面 , 需要我们工作队去思考如何进一步去改善 。像有的没有固定的产业 , 很多时候还是靠天吃饭 , 我就考虑如何去发展这个方面 , 让他们有固定的产业和稳定的收入 , 让他们都过上好日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