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深挖地瓜产业3000多个日夜地瓜龙头企业激发贫困人口动力真扶贫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董昊骞 济南报道
“你不创业 , 永远不知道创业有多苦 。 ”曾经的“农二代” , 如今的“地瓜CEO”宋章峰如是说 。
的确 , 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 卖地瓜真能卖出个产值达近3亿元的公司?宋章峰却用事实告诉了大家 , 在缺乏人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 这名“80后”大学毕业生、地地道道的农二代 , 靠着山东人特有的执著和坚韧 , 干出了这份事业 。 深挖地瓜产业3000多个日夜 ,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 十年磨一剑 , 宋章峰激活地瓜产业“一池春水”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深挖地瓜产业3000多个日夜地瓜龙头企业激发贫困人口动力真扶贫
文章图片
薯立方集团车间内地瓜产品包装
三元六角 , 是他“第一桶金”
1988年 , 宋章峰出生在山东菏泽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 是个典型的“农二代” , 父母常年在外打拼 , 家里有两个姐姐 , 全家人辛苦地劳作 , 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
高中时期 , 宋章峰的创业激情就萌发了 。 2005年 , 正在读高二的他 , 除了念书外 , 一直有通过自己的双手做生意赚钱的想法 , 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 那一年 , 他做起了人生中第一笔生意 , 靠批发笔芯赚了3元6角 , 这也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
那次做生意经历给他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 此后 , 每每谈起第一次做生意的经历 , 宋章峰都很感慨:万事开头难 , 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 以后的路就会平坦、顺畅 。 也正是这次做生意的经历 , 为他以后创业奠定了基础 。
2010年 , 大学毕业的宋章峰带着筹借的8000元踏上了创业路 。 而他选择的行业是并不那么“高大上”的地瓜行业 。 “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市场前景 , 地瓜都是值得投资的 。 ”宋章峰说 , 薯类食品前景好 , 而且投资少、风险低、利润高 , 特别适合缺乏资金的年轻人投资创业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深挖地瓜产业3000多个日夜地瓜龙头企业激发贫困人口动力真扶贫
文章图片
薯立方集团摆放的地瓜产品和悬挂的锦旗
“小”地瓜里的大商机
宋章峰认为 , 抢占薯类食品市场制高点 , 就等于抓住了钱袋子 。 说干就干!然而 , 资金却成为宋章峰创业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 他手里只有积攒的6000元 , 资金不够怎么办?这难不倒宋章峰 , 他找同学借到了1万6千元 。 有进货的钱 , 没租店铺的钱 。 于是 , 他找到房东软磨硬泡要求两个月之后再付房租 。
就这样 , 在济南大学附近 , 市民常常能看到一个叫“地瓜坊”的小店 , 来往的大中小学生都很喜欢这里用地瓜做的各种小食品 。
“你不创业 , 永远不知道创业有多苦 。 ”作为一名缺乏人脉、资金短缺的“农二代”创业家 , 宋章峰说 , 当时为了省钱 , 他住在冷得洗脸水都结冰的小屋里 , 站在零下10摄氏度的店面里售货 , 为省搬运费 , 自己卸下400多箱的货物 , 用仅剩的几元钱吃一碗面 。
艰难困苦 , 玉汝于成 。 开业一个月他不仅还清了房租 , 还赚了一笔不菲的利润 , 也正是这个小店让宋章峰看到了薯类食品的美好前景 。
在市场经济时代 , 品牌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 为做大做强薯类市场 , 2011年5月21日宋章峰注册成立济南地瓜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开启地瓜坊推广经营模式;同年6月 , 注册地瓜坊商标“薯香” , 品牌连锁模式正式打响;隔年 , 薯立方就相继开设起了12家直营店 , 全国合作客户突破200余家 。
意识到单一营销模式的发展弊端以及越来越多加盟商的认可 , 地瓜坊未来的发展让宋章峰深感忧虑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深挖地瓜产业3000多个日夜地瓜龙头企业激发贫困人口动力真扶贫
文章图片
薯立方的生产车间
释放动能 , 解决单一营销发展模式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加大运营资本 , 增加研发技术投入 , 转变单一营销发展模式成为宋章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