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作者|贾小凡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1./ 他们“奋斗” , 为什么挨骂?/2020年确实出现了太多放在几年前会觉得不可思议的事 。比如 , 当无比正面的词语“奋斗”后面只需要加一个字 , 就变成了如今互联网上人人喊打的“奋斗X” 。这个词听上去很不文明 , 也正是因为比较粗俗的字眼为它天然赋予了一层鄙夷的涵义 。什么样的人会被冠以这样的称呼?很显然 , 从前两天“微软员工抵制从阿里跳槽过来的员工半夜加班”的新闻中就能看得出来 。在网传的截图中 , 苏州微软的一些员工做了个小程序 , 每晚随机抽查组员是否还在线 。抓住夜晚加班的 , 就要警告一句“请停止你的阿里行为” 。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事情闹大之后 , 当事人之一澄清称这只是一个实习生小组里私下做着玩的小项目 , 并没有要抵制同事的意图 , 希望大家不要过度解读 。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来源知乎相关问题下的当事人的回答然而 , 网友们的对这件事的热议和“过度解读” , 早就不在于这是不是微软和阿里的企业文化冲突了——毕竟 , 太多人都讨厌自己身边那个形式主义加班狂 。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之所以说是“形式主义” , 正如微软员工在程序里嘲讽的那种同事 , 普遍被吐槽的点与他个人是不是真的努力奋斗无关 。邀功的意图才是真 。会被鄙夷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大晚上十点半在工作群里@来@去 , 向领导和同事们汇报工作进展;深夜抄送邮件 , 并在朋友圈配上一张证明自己见过凌晨两点的北京CBD的照片 , 文案的正能量中透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 。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虽然无法断定老板是否真的会为之赞许 , 但每个已经躺在家里的同事看到这样的行为 , 都难免会心生不快:装什么大尾巴狼呢?倒不是随意诛心 , 而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 起码都有点混职场的常识:谁还不知道“老板没看到就等于没做”这个道理呢 。如果真的是工作量太大、行业加班成常态 , 而导致一些人已经和996式生活融为一体 , 也就罢了 。关键是另一种更加消耗人的风气 , 越来越让人抵触 。2018年 , 《人民日报》就曾发文批评一种体制内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局长办公室的灯亮着 , 科长的灯就不敢关 , 科员也得干等着” , 让年轻公务员有苦难言 。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但在网友的怨声载道中 , 体制外的“比谁下班晚”竞赛一样如火如荼:总有人喜欢耗两三个小时才下班 , 导致所有人都被默认要一起呆到这个点儿 。所以不难发现 , 当一些人把奋斗二字和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挂钩时 , 其实矛头指向的是积怨已久的、不健康的加班文化——有紧急的不得不处理的情况 , 有正当的理由和补贴 , 那是正常加班;工作量过大、强制996还不在乎员工身体健康的 , 那是违法压榨劳动力;唯独介于二者之间的情况 , 最让人敢怒不敢言 。 关键是 , 人们普遍认为这样的加班可配不上什么“奋斗” , 白白浪费公司电费还差不多 。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2./ 当各种各样的“奋斗”都可能是靶子 /但是 , 当“奋斗X”这个充满怨恨的词愈发被广泛地使用后 , 它抱怨的对象似乎也不止是表演型加班者 , 涵义也越来越广泛了 。有时候 , 它会用来讽刺或哀叹那些为了赚钱逆来顺受、已经习惯趴下挨打的人 。比如在一篇名为《广告营销行业 , 就是奋斗X内卷完全体》的帖子里 , 几百条业内人士的回复都告诉你:所有人都只能在高压的工作节奏里很“拼” 。 这的确很讨厌 , 可是如果想摆脱大概只能辞职不干 , 因为这个行业已经形成了坚不可摧、没有任何突破口的工作习惯 。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还有一种情况更加复杂:确实也存在对待工作能量爆棚且道德标准较高的人 , 而且他们是真诚地相信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如今 , 这些人也常常在网络“反奋斗”大潮中被纳入被嫌弃的名单 。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蓝盈莹在《浪姐》里的表现总被吐槽“她的努力太让别人有压迫感” , 或许就与之类似 。在一个以竞争为目的的环境里 , 想努力提升自己、把任务完成得更好本没什么问题 。但当她让大家一起戴着沙袋练舞 , 一度希望零基础的吴昕能速成贝斯技能时 , 自认是“拖油瓶”的吴昕又惭愧又崩溃 , 观众看着也觉得憋屈得慌:真的至于像这样只讲效率和结果 , 不给人性的弱点留点空间吗?当“奋斗”变得人人喊打,一定有什么不对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