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的“上海首富”,郭广昌如何走出焦虑?
作者|罗琨来源|中新经纬(ID:jwview)在疫情、业绩、债务多重压力考验下 , 深受“无用之用”思想影响的郭广昌还能否带领复星国际“从容前进”?
“大家都很焦虑 , 今年日子都不好过 , 企业家今年真的活得很不容易……没有公开讨论的焦虑溢于言表 。 ”8月12日 ,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出现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20武汉特别峰会开幕式上 , “焦虑”成为了他演讲中的高频词 。就在前一天(8月11日) ,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的报告将复星国际的展望调整至“负面” , 并称复星国际的短期债务到期状况和过去六个月流动性下降 , 增加了该公司持续的再融资风险和对资本市场的敞口 。 另一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在7月底已宣布将复星国际评级下调至Ba3 , 展望调整为负面 。将这两则新闻联系起来看 , 似乎不难理解郭广昌的焦虑 。 疫情冲击下的复星国际和其他众多企业一样 , 正经受着资金链紧张的严峻考验 。1./ “中国版巴菲特” /在中国 , 有不少投资大鳄希冀成为“中国版巴菲特” , 而在这群人中 , 郭广昌被市场认为是最接近的一个 , 无论是从能力还是从意愿上 。1967年郭广昌出生于浙江东阳 ,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 , 一个听起来和富豪南辕北辙的专业 。 后来回忆起求学时光时 , 郭广昌说 , 虽然在复旦 , 也没好好学哲学 , 但是却深刻地领会了“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 这句对无用之用的理解 , 至今也一直影响着他的创业之路 。
▲郭广昌微博截图作为中国商界“92派”的代表人物 , 郭广昌的创业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 1992年 , 郭广昌和梁信军等人用3.8万元开始创业 , 创立了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也就是复星国际的前身 , 先后从事过市场调查 , 食品、电子以及化工产品的生产 , 较早地在中国内地推广科学化的市场调研方法 。1993年6月 , 郭广昌率领团队转向主攻房地产销售和生物医药领域 , 随后开启了一系列的版图扩张 。 2007年 , 复星国际赴港上市 , 郭广昌初次尝到资本市场的甜头 , 这一年 , 他刚好40岁 。郭广昌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 有媒体报道称 , 巴菲特的传记《滚雪球》是他的案头书 , 在复星内部也是人手一本 。 2011年5月 , 在宣布复星入股希腊奢侈品集团Folli Follie的消息时 , 郭广昌在半小时内两度引用巴菲特的例子 , 透露出复星国际的转型野心:一家长期战略投资公司 , 正如其偶像巴菲特治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一样 。当时人们并没有想到 , 收购Folli Follie只是复星海外收购的冰山一角 。 2014年 , 复星国际完成了11桩并购 , 并购对象包括葡萄牙最大保险公司Fidelidade、Ironshore保险集团、德国私人银行BHF Bank、日本IDERA资产管理公司等 。 这一年 , 也是中国企业“出海”最多的一年 , 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 , 这一年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创历史新高 。2015年在复星国际股东周年大会和股东论坛上 , 郭广昌称 , “复星现在的战略已经非常明确 , 就是一手打造一个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金融 , 第二是做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有全球整合能力的集团 。 未来五到十年 , 复星就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 。 如果说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 我们对比和学习的模型也非常清楚 , 我们希望成为年轻的哈撒韦公司 , 成为一个植根于中国的巴菲特式公司 。 ”对标哈撒韦的战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成功的 , 复星国际的资产相较创业时的3.8万元已经数不清翻了多少番 , 而郭广昌本人的财富也如滚雪球般壮大 , 一度稳坐上海滩富豪头把交椅 。 2019年 , 复星国际总收入达到人民币1430亿元人民币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 , 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7157亿元 , 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第371位 。 郭广昌本人则以44亿美元的身家位列2020福布斯亿万富豪榜第401位 。
2./ 评级下调风暴 /与复星国际同期在海外高调“买买买”的还有海航集团、万达集团等民营集团 , 如今海航已经陷入债务危机 , 万达在甩卖资产后“王气黯然收” 。2018年 , 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出 , 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逐步控制多家、多类金融机构 , 事实上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 , 如明天系、海航集团、复星国际、恒大集团等 。 报告同时还指出 , 一些金融控股集团野蛮生长 , 体量大、业务杂、关联风险高 , 但监管缺失 , 可能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 。 一些企业投资动机不纯 , 通过虚假注资、杠杆资金和关联交易 , 急剧向金融业扩张 , 同时控制了多个、多类金融机构 , 形成跨领域、跨业态、跨区域、跨国境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 , 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 。 事实上 , 早在2016年 , 监管便对海外并购踩下急刹车 , 整顿非理性海外并购 。尽管央行报告并未直接关联复星系、明天系和前述关于金控公司风险的表述 , 但有心之人仍从其中嗅出了监管风向的变化 。 事实上 , 早在2016年 , 监管便对海外并购踩下急刹车 , 整顿非理性海外并购 。上一次被标普将评级展望调整到负面也正是这一时期 。 在高歌猛进的海外并购后 , 复星国际杠杆率急剧上升 。 2016年5月末 , 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将复星国际个别基础信用结构评级从BB下调至BB- , 即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 标普称 , 展望从稳定下调反映了对复星国际未来一年杠杆居高不下的预期 , 尽管该公司已将重点放在对现有投资的整合上 。 郭广昌在当年6月初股东大会后的股东交流活动中回应称 , “对今天这个负债规模我是安心” , 认为当前的债务规模符合复星的发展阶段 , 而评级也非越高越好 。尽管“评级也非越高越好” , 但在近期被穆迪下调评级后 , 复星国际却狠狠“回怼”了一把 。 今年7月28日 , 穆迪宣布将复星国际评级下调至Ba3 , 展望调整为负面 。 穆迪高级副总裁蔡慧称:“评级下调和负面展望反映了我们预期在疫情导致经济下滑的背景下 , 复星的业务仍将面临严峻的运营环境 , 未来12-18个月公司较弱的流动性将面临更大压力、杠杆仍将较高 。 ”当日 , 复星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权利人声明称:短期来看 , 我们并不否认复星国际受到了疫情牵连 , 这种不可抗力是在所难免的 。 而此次穆迪调降复星国际评级的事件 , 我们认为是对复星未来发展有了过度悲观的预设或估计 , 一方面高估了复星所面临的困难 , 另一方面同时又低估了复星“抗逆+抗疫”的能力 , 以及其基本面和业务板块结构所具备的韧性 。 该声明称 , 单凭数据的高低和债务结构变动来判断复星对债务风险的实际感知 , 更像是“纸上谈兵”的伪专业误判 , 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 。事实上 , 评级对金融企业至关重要 , 这一点在复星内部亦有共识 。 2015年 , 郭广昌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指出 , 复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企业 。 而对于金融企业来说什么最重要呢?短期来看就是评级 , 所以复星最近强调内部整合、降低负债率 , 都是为了提升复星的评级 , 同时夯实基础 , 从容前进 。2018年10月 , 复星国际时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汪群斌称 , 目前复星很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 就是提高企业评级 , 增强有产业深度的投资能力与投融管退能力 , 并不断提升评级 。 2019年8月1日 , 复星官方公众号刊登了《汪群斌:打造持续高效创造价值的智慧组织》一文 , 汪群斌在上述文章中透露称 , “现在我们每年在通过与穆迪、标普积极沟通来提升评级 , 我们考虑的是更长远的问题 。 ”3./ 前首富的多重考验 /复星当前的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复兴国际2019年财报显示 , 总负债为5348亿元 , 资产负债率为74.72% 。 流动负债为2684亿元 , 同期货币资金为820亿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近年来 , 复星国际的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70%以上 。穆迪指出 , 复星非常依赖短期融资来支持其长期投资 , 公司当前持有的现金不足以支持其未来 12 个月到期的短期债务 。复星公众号前述声明称 , 从上半年的公开信息来看 , 在整个复星控股集团的层面 , 公司在香港通过银团和美元债融得中长期债务18亿美元 , 复星高科(复星国际子公司)发行40亿元人民币中长期债券 。 同时 , 复星高科有近100亿中长期债券的发行额度 , 复星国际在2019年末的未用银行授信额度1747亿元 。 这些银行授信及债券发行额度 , 能有效帮助复星应对短期债务偿还压力 。不过眼下来看 , 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评级机构买单 。 在穆迪下调评级后 , 标普也紧接着下调了评级展望 。 这也是标普年内第二次下调复星的评级展望 。 今年4月29日 , 标普将复星国际的评级展望由积极下调至稳定 。评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复星国际的融资成本 。 2019年年报显示 , 2019年借贷利息率介于0.5%至17.65%之间 , 而2018年同期则约介于0%至9.8%之间 。 从公司的利息支出来看 , 近三年分别为51亿元、69亿元、99亿元 , 利息支出的大幅攀升也进一步对公司利润构成了侵蚀 。标普预计 , 在良好的资本市场准入条件下 , 复星国际的债务资本结构将在未来12个月内得到改善 。 然而 , 该公司的相对利息成本可能会增加 。从盈利情况来看 , 7月24日复星国际披露了2020年6月份的盈利警告 , 称2020年上半年将录得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利润约18亿元至22亿元 , 与2019年同期76.1亿元相比 , 同比下滑76.35%至71.09%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 , 复星国际表示 , 主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旗下复星旅游文化集团的运营业务受到影响 , 2020年预计亏损8.5亿元至10亿元 , 而2019年利润约为4.9亿元 。复星将如何度过资金链的考验?参考其他企业的做法 , “买买买”之后少不了“卖卖卖” 。 据媒体此前报道 , 复星拟以200亿美元估值全部或部分出售菜鸟6.7%的股份 , 据此计算 , 这部分股权的价值约为13亿美元 。 如若出售成功 , 复星的负债水平将得到有力改善 。 不过 , 穆迪此前报告预计动荡的金融市场将增加公司市场融资和资产处置的难度 。在疫情、业绩、债务多重压力考验下 , 深受“无用之用”思想影响的郭广昌还能否带领复星国际“从容前进”?市场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
- 杜甫、李白为何1个穷困潦倒、1个从不缺钱?
- “中国缺钱不关我事”,转身给美国捐70亿!
- 陈天桥|中国富豪捐70亿给美国,称中国缺钱跟他无关,现在想回国了
- 青年|缺钱去贷款,最后却倾家荡产?
- 对缺钱又聪明的头脑做任何限制都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