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见闻|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见闻

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见闻|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见闻
文章图片

日喀则白朗县的青稞地 。图片为本报采访人员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见闻|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见闻
文章图片

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居民扎西顿珠展示其发布在短视频平台的影片 。图片为本报采访人员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见闻|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见闻
文章图片

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粗盐巴加工厂 , 75岁的布玛尔捧起新盐 , 笑得灿烂 。图片为本报采访人员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都是一家人共过好日子】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 , 悠扬的歌声伴着采访人员一行走过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市的雪山、河流、湖泊、草原、村庄 , 所到之处 , 都能看到西藏人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
新中国成立以来 , 西藏自治区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 , 同呼吸、共命运 ,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 短短几十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 , 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 。
1.拔穷根、挪穷窝、摘穷帽
由于高寒缺氧、条件艰苦 ,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拔穷根、挪穷窝、摘穷帽” , 是西藏人民祖祖辈辈的期盼 。
从刚搬迁时不会用抽水马桶、太阳能热水器 , 到熟练操作缝纫机来赚钱……在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 , 38岁的珠杰从牧民转变为一个“城市人” 。告别柴油机发电、河里打水、露天做饭 , 珠杰过上了月月拿工资的生活 。他家用上了天然气 , 学会了烹饪蔬菜 , 一家人觉得“现在做什么都特别方便 , 生活也有了规律” 。
今年41岁的彭琼 , 孩子去年上了大学 , 自家土地流转出去了 。在家里闲不住的她 , 来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 , 当起了园丁 。“以前天天泡在地里 , 粮食还是不够吃 , 现在想买什么都可以 。从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 真是幸福得不能再幸福了 。”彭琼说 。
如今草场、田地的自由流转 , 使人们不用再被束缚在土地上 , 奔向大城市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 。而有人走了 , 就有人回来 , 现在村里的年轻面孔多了起来 。在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一见则喜科技示范园区的生产车间里 , 24岁的巴桑正麻利地将刚刚采摘的杏鲍菇装袋、抽气、密封 。这些杏鲍菇将被送上日喀则的餐桌上 , 而巴桑正是在日喀则干了三四年厨师后 , 选择回到家乡 。“以前家里穷得很才出去找活干 , 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 , 父母和孩子就在身边 , 这样的日子比自己在外边打拼好多了 。”同样选择回家谋生的小伙子普次仁 , 两口子都在珠峰一见则喜谢雄藏鸡养殖基地打工 。他们的村子刚刚经历了易地扶贫搬迁 , 住进了新房子 。
在年轻的司机扎西顿珠眼里 , “只要肯努力 , 每天的日子都能过得不一样 。”在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 29岁的扎西顿珠和妻子索南措姆从家里捧出了哈达和酥油茶 。搬来这里之前 , 他们是住着土坯房、只有26只羊的贫困户 。2016年8月搬迁后 , 扎西顿珠在家政中心送水、当驾驶员 , 入股物流中心、农贸市场 , 在家照看孩子的索南措姆则做些手工编织、在村子旁的茶馆里打零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