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国企改革关键在利益分配
他说 , 创造财富的世界 , 人人都应有份
编导:仇一
摄像:龚高 宋文康 王学武
后期:宋文康
《财新时间》主持人:袁小珊
视频加载中...
嘉宾: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宋志平
走进宋志平的办公室 , 第一眼注意到的 , 就那占了一整面墙的书架 。 书架里填满了关于企业管理和经营的书籍 , 还有他近些年获得的各类荣誉奖杯和证书 , 以及一些重大场合的留影 。
“给你推荐我最近刚读过的一本书 , 是诺基亚总裁李思拓写的《偏执乐观》 , 讲他如何使诺基亚起死回生的 。 ”聊起书 , 宋志平饶有兴致 。 他告诉我们 , 最喜欢的就是这类反败为胜、转型成功的企业故事 , 因为和自己的经历非常相似 。
“也许我的‘宿命’ , 就是困难的时刻容易出现 。 ”对于长达40年参与国企改革的生涯 , 宋志平如此总结 。
2002年 , 时任北新建材厂厂长的他接手当时深陷债务危机的中国建材集团 , 上任后大力推动改革 , 在资本混合与经营机制改革上作出多重尝试 , 效果显著 。 此后 , 他又同时兼任国药集团董事长 , 再次实践他的混改理念 。
“混合所有制改革 , 最重要的是改 , 不是混 。 ”在宋志平看来 , 国企改革近年难以推进的根源 , 还是在于没有改变利益分配机制 。 他说 , 只有让大家看到显而易见的好处 , 才能真正有动力提高企业效益 。
作为国企“一把手”在位时间最长的人 , 宋志平对于企业变革的思考和发声从未停止 。 而现在 , 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
时值资本市场多事之秋 , 瑞幸事件使中概股信誉蒙尘 , 中美拉锯令中企海外上市前路未卜;而放眼国内 , 市场化改革、注册制落地处在关键阶段 , 相应规则仍需不断完善 。
宋志平清楚 , 要形成长期健康良性的资本市场绝非易事 。 因此 , 他要先从最关键的一环入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其中既包括公司治理的质量 , 也包括业务经营的质量 。
从国企改革到上市公司治理 , 宋志平的改革观察仍在继续 。
本文插图
宋志平向主持人袁小珊介绍身后书架上展示的照片 。 照片内容为宋志平手拿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两家企业的世界500强荣誉证书 。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 是血和泪的一个转换 。
主持人:谈到国企改革几十年的历程 , 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宋志平:今天我们给一些年轻人讲当年国企故事的时候 , 他们的印象就是说国企往往是垄断的 , 国企往往会出现不公平等问题 , 总是和民营企业对立起来看 。
实际上 , 大多数的国企都不是在自然垄断里边 。 像央企现在有一百家 , 只有十几家是自然垄断的 , 剩下的八十多家都是充分竞争的 。 如果你去看中国的国企 , 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候 , 那一个转换是非常艰难的 , 是血和泪的一个转换 。 当时我们有3000多万员工都下了岗 , 几十万家企业都破了产 。
所以那个时代真的是惨不忍睹的 , 一个社会的巨大转型 , 其实都是以大家的牺牲 , 大家的分担来做代价的 。
主持人:您当年是怎么参与到国企改革进程中的?
宋志平:我大学毕业分到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 , 确实建厂的时候是国家武装到牙齿 , 花了很多外汇 , 引进了一些欧洲先进的设备 。 但是由于它不适应市场经济 , 所以做了十几年下来 , 到90年代初的时候 , 它就完全在市场中打了败仗 。 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去做厂长 , 面对着几千名嗷嗷待哺的职工 , 账上也没有资金 。 所以那时候让我当厂长 , 我第一个演讲讲得就很低沉 。
主持人:所以当时接管北新建材 , 包括后来的中国建材 , 您心里都是没有把握的 。
推荐阅读
- 每经牛眼|主力“狂饮买醉”追龙头;一类关键个股被弃拖累大盘!
- 华为Mate30|笨蛋,关键是赛道:如果华为当年真的造拖拉机了……
- 新民晚报|突破还是回落?大盘到了关键时刻
- 生猪价格|关键指标隐现拐点"猪周期"终场哨响渐行渐近
- 新基建|交通业新基建施工图来了 5G/北斗导航都是关键词
- |交通业新基建施工图来了 5G、北斗导航都是关键词
- 比特币|比特币价格跌破关键支撑位 可能会回补9700美元CME缺口
- 中年|美23种关键矿产供应告急,我国一项技术获重大突破,等于白捡一个稀土矿
- 火星人巨额存货来源不明,多个关键客户信息异常
- 港股挖掘机|东曜药业的关键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