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蚂蚁或10月在沪港两地IPO 去年营收1206亿研发超百亿21世纪经济报道2020-08-26 02:44:200阅

_原题为:蚂蚁或10月在沪港两地IPO 去年营收1206亿研发超百亿
按照流程推算 , 估计蚂蚁在9月中旬能完成所有审核程序 , 并获得证监会注册发行 , 正式挂牌交易可能在10月中下旬 。
继阿里巴巴之后 , 马云控制的第二家巨头蚂蚁集团 , 也将冲刺全球最大规模的IPO 。
8月25日下午 , 蚂蚁集团(以下简称“蚂蚁”)宣布 , 已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 并同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A1招股申请文件 。 这意味着蚂蚁集团朝着A+H股同步上市进程 , 迈出了关键一步 。 招股文件显示 , 蚂蚁集团2019年全年营收1206亿元 , 净利润为180.7亿元;今年1-6月 , 蚂蚁营收725亿元 , 其中 , 数字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占比超六成 。 该公司在A股IPO拟融资480亿元人民币 。
对于这一融资金额 , 一名券商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解释称 , 这个数字没有实际意义 。 由于申报格式条款所限 , 一般的公司必须要填一个融资数 。 因为蚂蚁还未确定估值规模 , 系统根据C轮融资(约1万亿人民币)和发行规模(A+H不低于10%) , 自动计算了一个数字 , 不代表任何实际情况 , 其他科创板上市公司也会这样操作 。
按照流程推算 , 估计蚂蚁在9月中旬能完成所有审核程序 , 并获得证监会注册发行 , 正式挂牌交易可能在10月中下旬 。 种种数据表明 , 蚂蚁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科技公司 。 自公布备战IPO消息以来 , 其IPO进程也一直备受关注 。 就在8月24日 , 浙江省证监局披露 , 中金公司及中信建投已完成对蚂蚁集团的上市辅导 , 这一过程仅有短短的10天 。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近年来 , 随着国内投资者对新型公司治理结构和新兴业态的认识不断加深 , 国内市场的投资者基础有了很大改善 , 而目前港股大型的优质科技龙头标的仅有阿里巴巴等 , 有竞争力的标的在港股具有稀缺性 。 “因此 , 我们认为 , 新经济的公司在港股可能获得更有吸引力的估值 。 ”
技术底色
“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 也是普惠生态系统的基础 。 ”蚂蚁在招股文件中 , 如此定义技术的重要性 。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曾经多次表示 , 自己是不懂技术的 , 正因为不懂 , 所以比任何人都支持技术 。 “我老是觉得不懂的东西要出事 。 BAT里面 , 腾讯也好、百度也好 , 创始人都是工程师出身 。 他们的判断基于这件事情技术能不能完成;我的判断基于这件事情不完成明天会不会死人 。 ”
作为一家靠技术驱动的公司 , 研发的投入和人员配备成为关键 。 截至2017年底、2018年底、2019年底和2020年6月底 , 蚂蚁拥有的员工数分别为9273人、12717人、15169人和16660人 。 在员工专业结构方面 , 截至2020年6月底 , 技术、业务、销售、行政管理人员占公司整体员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4%、11%、14%、11% 。 换言之 , 蚂蚁现有的超过1.6万名员工中 , 超过6成是技术研发人员 。
此外 , 在技术实力储备上 , 蚂蚁也首次亮出了家底 , 包括26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产品 , 18项世界级和国家级核心技术奖项 , 以及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26279项专利或专利申请 。 技术能力覆盖了人工智能、风控、安全、区块链、数据库、信贷风险管理平台、智能投顾平台等多个方面 。
从数据上看 , 公司也在持续加大技术及研发投入力度 。 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 , 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47.89亿元、69.03亿元、106.05 亿元、57.20 亿元 , 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32%、8.05%、8.79%、7.89%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蚂蚁集团董事会中 , 有1/3是技术背景出身 , 分别为胡晓明(蚂蚁集团CEO)、程立(阿里巴巴CTO)和倪行军(蚂蚁集团CTO) 。 就在近日 ,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 彭蕾、张勇、武卫3人退出董事 , 新增程立、胡祖六、蒋芳、郝荃、黄益平5人为董事 。 变更后 , 蔡崇信、程立、蒋芳为非执行董事 , 胡祖六、郝荃、黄益平为独立董事 。
蚂蚁集团表示 , 此次募集资金最大的比例将用于创新和科技的投入 , 占比高达40% , 其余三块分别是助力数字经济升级、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 “未来重点研发的核心技术领域 , 包括大规模共识算法、主动风控、算力升维等多个方面 。 ”
营收破千亿
从2014年蚂蚁金服正式成立时 , 蚂蚁便将自己的服务对象瞄准了小微企业 。 彼时 , 担任蚂蚁金服CEO的彭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采访时说:“我们只对小微的世界感兴趣 , 蚂蚁金服的所有业务都将围绕小微企业和草根个人消费者展开 , 未来我们重点发展的业务包括移动、农村金融与国际化 。 ”
近5年时间过去了 , 蚂蚁的战略定位并没有变化 , 除了金融服务之外 , 更核心的壁垒拓展到了数据科技服务 。 从数据来看 , 蚂蚁集团的营收总共有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门类构成 , 2020年1-6月这三大项占比分别为35.86%、63.39%和0.75% 。
可以看到 , 占据2020年上半年营收半壁江山的是数字金融科技服务的收入 , 而这一板块2019年的营收规模为677.84亿元 , 占比56.2% , 这一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向合作金融机构收取的技术服务费 , 其成长性和空间不言而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