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话女子心灵手巧

乞巧节话女子心灵手巧
每年七月七 , 天下的姑娘都希望七仙女赐予她们美貌和智慧 , 就成了后来的乞巧节 。
乞巧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在这一天我们会穿上新衣吃上好吃的 , 还会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手工艺制品 , 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

乞巧节是指七夕节 。 乞巧 , 汉族岁时风俗 , 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 , 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 称为“乞巧” 。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 , 做些小物品赛巧 , 摆上些瓜果乞巧 , 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 , 各有趣味 。 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

乞巧节话女子心灵手巧

乞巧节 , 随着这几年汉服的回归有所兴起 。
古代的女子 , 心灵手巧是很重要的一项美德 , 和近代的女子完全不同了 。 现代的女子已经是不拿针线了 。 甚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 她们会被一种观念所障碍着 , “巧人是左人的奴隶” , 以为女孩子什么都不会 , 才是最享福的 。
乞巧节话女子心灵手巧
其实不是这样的 。
手巧的人虽然会有些辛苦 , 但是因此会获得别人的尊敬和喜爱 , 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物质上的金钱上的酬答 , 而什么都不会的人 , 生活起来也很不方面 , 工作起来也会是困难重重的 。
让我们回顾一下古时候心灵手巧 , 对女孩是是多么的重要吧 。
古时候在江南民间 , “女红”是每家女孩子都要学习的一门必修功课 。 在江南民居宅院内 , 厅堂楼上大多是大户人家小姐的绣楼 。 绣楼往往有小小的轩窗 , 可以眺望宅后的花园 , 俗称小姐楼 。 江南大家闺秀在出阁成婚前 , 终日在楼阁上绣花 , 所以又称绣楼 。
乞巧节话女子心灵手巧
“红楼富家女 , 金缕绣罗襦”(唐代诗人白居易诗词《秦中吟》)
乞巧节话女子心灵手巧。中国被称为衣冠上国 , 从周朝起就有完备的章服制度;《尚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 “衣画而裳绣” , 在衣服上都会绣上美丽的图案 。

乞巧节话女子心灵手巧。古时候 , 当家有女儿呢 , 都很希望她能够知书达理 , 出落得亭亭玉立 , 秀外惠中 , 在女孩子很小的时候 , 就让她学习诗书礼乐 , 琴棋书画 , 希望她能够涵养身心 , 为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 人们把那些知书达礼 , 秀外慧中的女子称为大家闺秀 , 窈窕淑女 , 在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的首篇《关雎》中 , 就有这样的描述: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 这里的淑是指善良而美好;窈窕是指内心的婉顺 , 那内心婉顺 , 善良美好的女子 , 真是君子的好伴侣呢 , 翻开中国的历史画卷 , 那些佳人淑女翩然而来 。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女子大多动静有法 , 举止有度 , 这种温婉恬静的性情?又是如何养成的呢?
中国传统的女子之美 , 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 比如中国的诗词 , 音乐 , 舞蹈 , 绘画 , 还有一项和女子相关的 , 那就是刺绣女红 。

刺绣是用五彩的丝线 , 从那织锦上穿针引线 , 将绘画与书法的艺术融入其中 , 绣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花鸟鱼虫美丽的图案 , 令人赞叹!
乞巧节话女子心灵手巧
为什么在中国文化当中 , 过去的女子都那么勤于刺绣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女子大多秀外慧中 , 人们迎娶一位名门闺秀往往会从四个部分来考量 , 这几个部分分别就是德、容、言、工 , 德是指品德的修养 , 容是指容貌修饰 , 言是指言语修辞 , 还有就是女子的手工织秀 。

还有过去的女子在出嫁的时候 , 不仅仅要有自己的才绣嫁妆 , 还要带一些刺绣的手红 , 比如说像荷包之类送给对方的亲友 , 那么刺绣的水平也成为衡量女子心灵手巧的一个部分 。 所以未婚的女子多半勤于刺绣 , 希望能为自己博得好名声找个好人家 。

乞巧节话女子心灵手巧
那为什么刺绣女红和中国的女子有着这么紧密的联系呢 , 这还要从中国文化当中的人文初祖说起 , 相传皇帝和他的正妃嫘祖 , 为人们开创了数千年来的耕织文明 , 当时的皇帝带领人们更种田地播种五谷 , 而嫘祖呢 , 带领人们采桑养蚕缫丝制衣 , 丝绸的出现让中国有了辉煌灿烂的服饰文明 , 后面的丝绸之路已将这种服饰文化传送给了世界 , 中国被称为衣冠上国 , 从周朝开始就有很规范的章服的制度 。

比如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尚书》当中就这样的描述 , 他说衣画而裳绣 , 也就是在衣裳上面呢还会绣上和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 , 而不同的图案也会有不同的寓意 , 像皇帝的礼服当中便会有十二纹章 , 也就是十二种不同的图案 , 比如像日月星辰还有华鸟、火、粉米等等通称为十二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