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头晕、乏力或是心跳过慢所致 植入心脏起搏器助心脏恢复“活力”

□记者 喜月霞

电影中的钢铁侠装了“机械心脏”后 , 可以随意翱翔天际 , 拯救人类 。 现实中 , 虽然没有“机械心脏” , 但心脏起搏器能有效改善心率 , 帮助患者“满血复活” 。
很多患者对心脏起搏器持观望或怀疑的态度 , 总想着吃点药就行 , 而不选择做手术 , 反而延误了病情 。
心率低至50次/分需引起重视
81岁的张阿姨 , 每天蹬三轮车去买菜 , 还要照顾偏瘫30多年的老伴儿 。 要强的她无视身体报警信号 , 哪怕心慌多年 , 她都没放在心上 。 前几天去买菜 , 她突然晕倒在路边 , 被送到当地医院 , 医生说需要装心脏起搏器 , 但当地做不了手术 , 需要转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宋昆鹏说 , 心率低于50次/分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 应该尽快就诊 , 而张阿姨的心率只有45次/分 , 的确得装心脏起搏器 。
一开始 , 张阿姨并不愿做这个手术 。 经过宋昆鹏细致有耐心的讲解 , 老人终于放下思想包袱 , 同意做手术 , 最终 , 手术顺利完成 。
宋昆鹏说 , 心脏起搏器分单腔、双腔、三腔 , 分别对应1根、2根、3根电极旋入心脏 , 治疗不同的病症 。 张阿姨的单腔起搏器手术 , 在宋昆鹏做过的手术里算是比较简单的 , 而之前做的一台手术让他记忆犹新 。
“那是最难的三腔手术 。 ”宋昆鹏说 , 平常一台三腔起搏器手术 , 大概需要2个小时 , 但那台手术做了4个多小时 。
每在心脏上旋入一个电极 , 都要在腔内进行多次电位测试 , 只有找到最佳位置 , 起搏效果才最好 。
“那台手术做得很痛苦 , 患者的心肌不好 , 心脏内部有点畸形 , 测试了10多个位点 , 才找到最好的 。 ”宋昆鹏说 。
这种手术全程都要在X光照射下做 , 多做两个小时 , 就要受到两倍的射线照射 , 也许 , 有人会为了节省时间 , 选择次等位点 , 效果也差不多 , 但宋昆鹏在手术上是“完美主义者” 。
健康意识低很多人忽视心跳过慢问题
极端情况确实需要治疗 , 但是心率低于50次/分 , 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吗?
宋昆鹏说 , 由于体质原因 , 一些运动员的心率确实长期低于50次/分 , 年轻时没任何症状 , 但老了以后 , 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 还有不少普通人 , 平时心率也慢 , 日常生活都没问题 , 但干不成重体力活 。 在门诊 , 常会遇到头晕、乏力的患者 , 总说自己气虚 。
“其实应该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 。 ”宋昆鹏说 , 病房有不少患者是从骨科医院转来的 , “有的老人反复摔倒 , 也不知道为啥 。 到医院一查 , 才知道是心率慢的缘故” 。
宋昆鹏说 , 在河南 , 很多人的医疗意识不到位 , 因为心跳过慢 , 代谢过低 , 畏寒怕冷 , 夏天还穿厚衣服 。
据统计 , 美国1年装10多万台心脏起搏器 , 江苏省1年安装1万多台心脏起搏器 , 而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 , 1年却只装了3000多台心脏起搏器 。
心脏起搏器使用特殊工艺至少可使用10年
宋昆鹏曾师从于河南省著名心内科专家高传玉教授 , 后来又追随心内科专家石海莉教授 , 在心内科颇有造诣 。 目前 , 他已为患者装了500多台心脏起搏器 , 其中大多是50岁以上的患者 , 年纪最长者96岁 。 老人做完感觉很好 , 还推荐92岁的妹妹来装心脏起搏器 。
在宋昆鹏的办公室 , 记者看到了一个从患者身上换下来的、经特殊处理过的心脏起搏器 , 看上去像一部二手手机 。
“看到没?这台机器在人身体里待了十来年 , 人体内部的酸碱环境那么复杂 , 但机器的金属表面和内部都没有发生变化 。 心脏起搏器的抗氧化工艺和航空母舰都是一样的 。 如今的心脏起搏器稳定性好 , 电池耐用 , 至少能用10年 , 有些能用15年 。 现在的心脏起搏器机身很小 , 装在左侧锁骨处的皮肤下 。 心脏起搏器的机身接上电极线 , 连接到心脏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 如果机器感应到心脏没有跳动 , 它会立即放电刺激 , 让心脏跳动 。 ”宋昆鹏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