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礼物|豫论场丨讲真,这届单身汪可喜欢过七夕了

七夕礼物|豫论场丨讲真,这届单身汪可喜欢过七夕了
文章图片

□刘婵
又双叒叕到七夕了 。
向各位蹭热点卖货 , 以及挖空心思写甜蜜文案的同志 , 表示诚挚问候:你们辛苦了!这种在每个节日都驻守岗位 , 提醒大家伙儿一定要过节、要买买买的精神 , 是一种什么样的宝贵精神?
向各位无私在朋友圈“撒狗粮”秀恩爱的同志 , 表示由衷敬佩:谢谢你们 , 让我们依然相信爱情 。 你们拥有那美好如传说的老派爱情 , 而今天大多数的爱情 , 似乎充满了“技术含量”?
从单身汪的视角 , 过七夕之类的节日 , 心理阴影面积就一定会很大吗?也不一定 , 没有送礼物的经济精神双重压力 , 不需要回答“要命还是要爱”的送命题 , 也绝不会有制造仪式感用力过猛的尴尬 , 最主要的 , 单身汪们早就练就了强大的心脏 。
单身生活不香吗
隔一段时间 , 就会有某个机构发布《中国单身青年已达×××》的调研报告刷屏 , 这个数字现在已几何裂变为数亿级 。
与以往相比 , 今天有更多的人选择独居生活、单身状态 , 是因为有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选择 。
有人分析说 , 单身大潮与消费升级叠加会碰撞出新经济的火花 。 也有人说 , 单身人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 缺乏为家庭打拼的持久动力 。 随便你们怎么拔高高度、争来争去 , 这不过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已 。
无论是忙于事业 , 还是不愿将就 , 放慢结婚的脚步 , 恰恰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 。 甚至很多人认为:如果结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 那么干嘛非要凑合呢?
很多人在单身路上“自信前行” , 这份自信来得并不容易 , 需要解开传统观念的枷锁、抵住四面八方的压力 , 最需要高度的自律 , 以避免落入整天刷手机、“养娃不如养蛙”的寂寞 。
视爱情为生活奢侈品 , 有最好 , 没有也能活 , 挺好的 。 恐婚恐育倒是没有必要 , 你有一千条理由认同不结婚不生孩子 , 但当爱情来临 , 理性就会睡去 。 爱的冲动 , 会使人忘记恐惧、不畏艰苦 。
单身汪的过节指南
将婚姻看得透彻入骨的奥斯汀与毛姆 , 都是著名的单身狗 。 而他们过的 , 并不如自己作品中说的那般洒脱 , 或许是时代环境所致 。
现如今 , 单身或有伴 , 至少都不妨碍过七夕节 。 除了情情爱爱 , 这也是一个承载传统文化的传统佳节 。
【七夕礼物|豫论场丨讲真 , 这届单身汪可喜欢过七夕了】现在的电视节目很有人情味儿 。 据说七夕这天 , 央视频会以直播形式 , 为全国人民科普七夕的传统风俗 , 并通过连线全国各地 , 带大家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 展开各种话题讨论 。
乐见越来越多这样的节目 , 呈现并尊重当代人多元的价值选择 。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 , 30+女性无惧年龄 , 一起开放式地探讨单身群体的成长困境;在《脱口秀大会》里 , 选手勇敢吐槽“催婚的人 , 搞得婚姻这个组织特别神秘 , 一进去就要发展下线”……
强烈建议单身人士七夕这天就别去挤电影院了 , 什么“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 别了您快些走 。 看看这些综艺吧 , 透过节目给予每个同类温暖和慰藉 , 拥抱每一个渴求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 。
还要送给你们一句毒鸡汤 , 就当做节日礼物吧:你的孤独 , 只源自不完整的内心、贫乏的个人世界、短浅的视界与欲望 , 绝非源自无人陪伴 。
向单身人士学点啥
最近一波舆论风口集中在:贾宝玉能否通过仕途经济保护大观园里的女孩儿们?这个论题能火 , 似乎与曹雪芹的写作意图跑偏了半个世纪 , 却反映出当代人之于爱情观的矛盾状态 。
许多人的眼睛一刻不停地望向其他人 , 唯独不望向自己 。 或是在婚姻中孤独 , 或是在单身中焦虑 , 都源于对内心一无所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