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改造让码头“蓝领”变“白领”
新华社天津8月24日电(采访人员刘元旭、白佳丽、刘惟真)52岁的马洪来和37岁的丁亚楠,都是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司机,干的也都是操纵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的活儿,但却一个是“蓝领”,一个是“白领” 。
“蓝领”老马是“老手” 。潮湿闷热的码头上,老马爬上几十米高的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驾驶室,在大约3平方米的逼仄空间里开始小心翼翼地手动操作集装箱吊装作业 。中午,他用长长的绳子将饭从地面吊上来 。为了少上厕所,他得忍着少喝水 。
“白领”小丁是“新手” 。她坐在四面落地窗户、宽敞舒适的现代化中央控制室里,边盯着高清屏幕,边快速点击鼠标和推动操纵杆,不到两分钟便将一个集装箱精准地吊装到转运卡车上 。
“公司成立‘巾帼班’了,坐在办公室就能远程操控,有一天我可能也得‘下岗’了 。”马洪来笑言“有点压力” 。
集装箱门式起重机俗称“场桥”,面对这些起吊集装箱的“庞然大物”,放在过去,很多人都不相信女性能够操作它 。
“你知道这个工作有多辛苦吗?好多男的爬桥腿都哆嗦!一上去连个厕所都上不了!一个女人,干不了这个!”当一听说女儿想报名场桥司机选拔,丁亚楠的父亲和她大吵了一场,根本不相信“工作地点是在办公室” 。
老丁在码头干了一辈子,他的担心不无道理 。
几十年里,港口场桥作业都是沿袭着一成不变的模式 。场桥司机要爬上离地二三十米甚至更高的地方,窝进驾驶室里,“猫腰”俯视进行操作,一待就是12个小时,不仅要遭受腰椎、颈椎的疲劳,而且要忍受震动、噪音、日晒和各种不便 。正因如此,这个岗位过去都是清一色的男性,被认为是女性的“禁区” 。
如今,老丁印象中的场景,正在成为历史 。
随着全自动化场桥越来越多,2019年12月,丁亚楠所在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成立了场桥远程自动化操控“巾帼班”,6名女司机都是从港口理货员转岗而来 。
也是这一年,天津港驶入了智慧港口建设快车道,丁亚楠见证了这里的智能化改造进程 。
“刚开始,我工作的堆场只有3台场桥进行了半自动化改造,现在31台场桥全部实现全自动化,一个人可以同时操作五六台场桥 。”丁亚楠说 。而马洪来工作的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西区也有了未来进行自动化改造意向 。
从“无人场桥”,到“无人岸桥”,再到“无人电动集卡”,天津港一如往常繁忙的背后,正变得越来越智慧 。
“5G基站数量达127个,港口云数据中心投入运行,实现25台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成组整船作业,实现智能理货系统在所有集装箱码头全覆盖,全球智能化程度领先的集装箱码头正在加快打造……”说起智慧港口建设成果,天津港集团科信设施部总经理王轩如数家珍 。
智能提升的是效能 。数据清晰地记录下变化——
场桥远程操控自动化实现以来,“巾帼班”助推集装箱公司单桥工作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自动化作业可达32.5箱/小时 。
放眼整个天津港,今年1-7月,航陆运作业效率各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增幅,达到行业领先水平,4次打破全球航线纪录,10余次创造天津港效率历史新高 。
效能带来的是效益 。越来越“智慧”的天津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仍表现不俗 。
【智能化改造让码头“蓝领”变“白领”】“今年前7个月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超过2.5亿吨,双双同比增长4%,增速位列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特别是7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双创月度历史新高 。”天津港集团副总裁刘庆顺说 。(参与采写:刘英伦)
推荐阅读
- 积水|青岛对积水路段大摸排 计划对13处重点积水点启动改造
- 备新船|青岛沙子口南姜码头:备新船 待出海
- 解决路径|智能化让城市更美好(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智能化让城市更美好(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乐山天天报|最详细!乐山城区长药转盘改造施工绕行方案
- 消息资讯|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专业——专访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助理谢金鹏
- 公安|成都龙泉驿公安:构建智能化警务备战成都大运会安保
- 建筑|80年老厂房改造成文创园 成为沈阳工业文化新地标
- 半岛新闻客户端|青岛胶州火车站现“丁义珍式窗口”?工作人员:改造方案这样设计的
- 计划|管道机器人精准助力!青岛今年计划改造老旧供热管网6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