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日本学者怎样研究“海上丝路”:日本砂糖曾全部从中国进口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日本学者怎样研究“海上丝路”:日本砂糖曾全部从中国进口
松浦章是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 历任关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他的研究领域始于中国沿海的帆船航运 , 逐渐扩大到东亚海域的人物、商品、资金等的流动和组织结构 , 均有深入的探讨 , 是当代日本史学界研究中国海洋史的领军人物 。 在接受南都采访人员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的访谈中 , 松浦章指出 , 日本与中国的海洋贸易始于汉代 , 而在1968年 , 日本学者就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
南方都市报|日本学者怎样研究“海上丝路”:日本砂糖曾全部从中国进口
本文插图

南方都市报|日本学者怎样研究“海上丝路”:日本砂糖曾全部从中国进口
本文插图

日本学者松浦章
中日贸易始于汉代
日本在九州岛的博多附近发现了“汉委奴国王金印” , 是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赐予日本使节的 , 由此可知 , 这时中日已经开始有交流 。 从地理关系来看 , 长江口离日本九州岛很近 , 所以成为了当时的一条主要航线 。 唐代的鉴真和尚第六次成功东渡就是从长江口附近开船 , 途经现在的冲绳及九州南部群岛最后在九州上岸 , 也就是走的这条航线 。
明代的日本书籍《日本考》卷二的商船所聚中记载 , “国有三津 , 皆通海之江 , 集聚商船货物” , 即现在的九州鹿儿岛的坊津、福冈县的博多津、三重县的津市这三处 。 海禁下来日贸易的中国帆船 , 主要去这三个港口 。 到了清代 , 日本也开始“锁国”政策 , 对外通商港口就仅保留长崎 。 直到幕府末期明治初期开放港口后 , 很多中国商人就不再仅去长崎 , 还去横滨、神户、函馆等地 。
【南方都市报|日本学者怎样研究“海上丝路”:日本砂糖曾全部从中国进口】
南方都市报|日本学者怎样研究“海上丝路”:日本砂糖曾全部从中国进口
本文插图

出土于日本的“汉委(倭)奴国王”金印
江户时代日本的记录显示 , 东南亚各地都存在华人 , 他们被称为“住宅之唐人” , 也就是居住在当地的唐人 。 江户时期的长崎 , 居住着一些“唐通事(汉译人员)” , 他们是明末东渡日本的华人后代 。 中国商人在东南亚 , 与这些华裔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易的桥梁 。 而在到访朝鲜、琉球、日本长崎以外的地方时 , 大多数情况下是用纸和笔来进行汉语笔谈 , 通过书写汉字这一汉字文化圈的共同语言来互相交流 。
广州港在对外贸易史上地位重要
松浦章认为 , 清代的广州港 , 是东南亚朝贡国、暹罗国上贡之路的第一道入境口 , 也是广东商船前往东南亚的窗口 。 广州港历史悠久 , 据考古学资料显示 , 最早可追溯到南越王时代 。 《西汉南越王墓》书中记载出土的一些能够证明汉代中国与东南亚、古罗马、波斯有交流的工艺品 , 由此可知 , 广州很早就开始频繁地与海外交流 , 并且在近代以前 , 都是海外交易的最大港口 。
南方都市报|日本学者怎样研究“海上丝路”:日本砂糖曾全部从中国进口
本文插图

日本浮世绘中日本商人在海上争相与中国商人交易 。
浙江宁波·乍浦的中国贸易船抵达日本 , 琉球朝贡船抵达福建福州 , 厦门的中国贸易船抵达东南亚 , 以及暹罗朝贡船抵达广州 , 来华的西欧各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船和18世纪末来华的美国贸易船等 , 络绎不绝 , 热闹非凡 , 最终使清代中国成为了海外贸易的基地 。 其中 , 广州就是最大的贸易港 , 美国的马士(H.B. Morse)所著的《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一至第五卷证实了这一点 , 该书描绘了清代中国与英国东印度公司通商史 。 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后 , 广州的地位发生变化 , 位于北端的上海成为了繁华的贸易港口 。 但是 , 17-19世纪中叶的广州港 , 仍然是五个通商口岸中最大的港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