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齐裕焜:《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 )


永乐是个有为之君 , “雄武之略 , 同符高祖”“幅陨之广 , 远迈汉、唐 。 成功骏烈 , 卓乎盛矣”(《明史·成祖本纪》) 。 因此 , 不少文人虽然同情建文帝 , 但又认为建文帝柔弱 , 使朱元璋开创的基业 , 难以为继 。 “师称靖难 , 或疑无难可靖 , 是不睹善述为功而忘二百年治安赐也 。 ”⑦
认为朱棣以守兼创 , 如周代的武王 , “尝考商周之际 , 武王克商 , 夷齐饿死 , 圣贤之行若甚不能同者 。 然究而论之 , 武王之所行者仁也 , 夷齐之所守者义也 。 不有武王固无以安天下 , 不有夷齐 , 又何以风励后世而绵八百年之精神命脉哉?”⑧
永乐|齐裕焜:《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插图
《古今说海》

这个比喻就是说 , 朱棣夺取皇位是对的 , 否则“无以安天下”;建文诸臣尽忠也是对的 , 否则就没有风励后世之精神 。 杜慎卿所说:“本朝若不是永乐振作一番 , 信着建文软弱 , 久已弄成个齐梁世界了!”也反映了当时对永乐、建文的一种见解 。
对方孝孺的评价和“诛十族”事的辨析 , 见于朱彝尊的《曝书亭集》卷三十二《史馆上总裁第四书》:
“建文帝既自焚 , 方先生孝孺衰杖哭阙下 , 语文皇曰:‘成王安在?’此事之所有也 。 至文王谓曰:‘独不顾九族邪?’答曰:‘便十族奈何?’因并其弟子友朋为一族戮之 , 此则三家村夫子之说矣 。 欧阳夏侯尚书虽云九族者 , 父族四 , 母族三 , 妻族二 , 而马、郑俱云九族 , 上自高祖 , 下至元孙 。 九峰蔡氏从之 , 故世之言九族者 , 名为九 , 其实本宗一族尔 。 迨秦汉诛及三族 , 则兼逮母妻之党 。 村夫子不知九族尚轻 , 三族为最酷 , 而造为是说 。 使文皇果用是刑 , 无舍母妻之族而遽株及於弟子友朋者 。 ” ⑨
杜慎卿好像就是把朱彝尊的话复述了一遍 。 朱彝尊文中还驳斥茅大芳妻死 , 成祖命饲狗的说法 , 认为永乐“不应若是之酷” , 与小说中杜慎卿所谓“况且永乐皇帝也不如此惨毒”不是一样的口吻吗?
永乐|齐裕焜:《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插图
《曝书亭集》

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震撼了文人的心灵 。 吴敬梓把明末清初关于永乐的一场大辩论 , 展示在读者面前 , 表现了思想家小说的特点 。 他在作品里不但思考和探索着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命运 , 而且思考着封建社会的君主制度 , 包括“成则为王 , 败则为寇”;君与民的关系;君与臣的关系等 , 体现了吴敬梓先进的民本思想 。
“后之为君者则不然 。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为天下之大害者 , 君而已矣!”
听听黄宗羲这些振聋发聩的言论 , 吴敬梓的思想就不难理解了 。 受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思想家所发动的思想解放思潮的影响 , 吴敬梓也在思考着 , 探索着 。
受万晴川教授文章的启发 , 我引用这篇旧文 , 希望引起对《儒林外史》和吴敬梓思想的深入讨论 。
注释:
①下面引自我所写的《读(儒林外史)札记》中“谈永乐”一节 , 原载《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3期 。 个别字句有改动 。
②张国风《儒林外史谈永乐》 ,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 。
③从顺治二年(1645)开始准备修明史 , 到乾隆四年(1739)《明史》定稿 , 前后九十四年 , 即使从康熙十八年(1679)恢复明史馆 , 开始撰修算起 , 也有六十年之久 。
④[明]郑晓《今言》 , 中华书局1984年版 , 第40页 。
⑤[明]王世贞《皇明奇事述三·己卯壬午之际》 , 《弁山堂别集》卷十八 , 中华书局1985版 , 第325页 。
⑥[清]黄宗羲《诸儒学案上一·文正方正学先生孝孺》 , 《明儒学案》卷四十三 , 沈芝盈点校 , 中华书局1985年版 , 第1045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