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齐裕焜:《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 )


他们这场超越时空的论战 , 哪一方代表作者的观点?学界或避而不谈 , 或含糊其辞 , 观点最明确的是张国风先生 , 他说:“可以断定 , 杜慎卿对永乐的肯定不是作者的见解 , 而是作者要讽刺和否定的观点” 。
永乐|齐裕焜:《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插图
《儒林外史的人间》

“耐人寻味的是 , 小说中凡提及永乐、建文之处 , 均与情节发展没有关系 。 既不是情节发展的结果 , 也不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 全书的基本倾向是批判、否定功名富贵 , 如果把关于永乐的穿插理解为对雍正嗣位的影射 , 这些穿插和全书基本倾向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显露出来了” 。 ②
张国风先生的意见可备一说 , 对我们很有启发 。 但我有些不同看法 。
第一 , 关于建文、永乐的议论 , 并非与情节发展都没有关系 。 正是听了邹吉甫的相关议论 , 娄三、娄四才去找杨执中 , 引出莺脰湖名士聚会等故事 。
第二 , 吴敬梓的先人也是平民百姓 , 其远祖因永乐时“从龙”才开始发家的 。 《移家赋》云:“有明靖难 , 用宣力于南都(自注:远祖以永乐时从龙) , 赐千户之实封 , 邑六合而剖符 。 ”由此看来他对永乐没有反感 。
永乐|齐裕焜:《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插图
吴敬梓塑像

第三 , 更重要的是双方看似尖锐对立的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 杜慎卿说“方先生迂而无当 。 天下多少大事 , 讲那皋门、雉门怎么?这人朝服斩于市 , 不为冤枉的” 。 也就是说 , 方孝孺为维系建文正统名分而反对永乐是“迂而无当” , 这和娄三、娄四公子对永乐、宁王的议论如出一辙 , 讲什么正统不正统 , 还不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吴敬梓并没有表现出他站在哪一边 , 是同情建文还是支持永乐;是赞成娄三、娄四的观点还是同意杜慎卿的看法 。 他是把明末清初关于明代历史上这场大辩论双方的观点客观地介绍出来 。
朱棣起兵“靖难” , 夺取皇位是明代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 永乐是不是篡位;如何评价建文的忠臣如方孝儒;建文帝的下落等问题 , 从嘉靖年间不同的看法就开始表露 , 到明末清初 , 争论就激烈起来了 。 明之遗民对“故国”灭亡教训的探讨;明史馆修史时的争论③等 , 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 。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吴敬梓当然关心这场论战 , 了解争论的观点 。 他写到书里的几个问题 , 都是有根据的 。
永乐|齐裕焜:《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插图
【永乐|齐裕焜:《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今言》

嘉靖时文人郑晓的《今言》卷一第73条载:“成祖于建文己卯七月起兵靖难 , 宸濠亦以正德己卯六月反湖广 。 ”④
王世贞曰:“文皇靖难师在己卯秋 , 宁庶人作难亦在己卯秋 , 相去正得二甲子 。 文皇之起 , 以都督三司谢宴 , 伏兵僇系之 , 宁庶人亦然 。 岂偶合耶 , 抑有所借袭耶?”⑤这就曲折地把永乐和宁王等同了 。 难怪娄四公子说:“据小侄看来 , 宁王此番举动 , 也和成祖差不多 。 ”
黄宗羲则将成祖与七国之乱的吴王濞相比:“夫分封太过 , 七国之反 , 汉高祖酿之;成祖之天下 , 高皇帝授之 , 一成一败 。 成祖之智勇十倍吴王濞 , 此不可以成败而誉咎王室也 。 ”⑥
将明成祖比之吴濞 , 其所暗含之意已十分明显 。 只是郑晓、黄宗羲等是明朝人 , 还没有把“篡”字说出口而已 , 到清初直指永乐篡位就是普遍的看法了 。
永乐|齐裕焜:《儒林外史》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插图
《明儒学案》

遗民们在总结明亡的教训时 , 指出永乐杀戮忠臣、重用宦官、复置厂卫、东南赋重等等 , 如顾炎武所说 , 造成人才之衰、道德之衰(“十族诛而臣节变”)、文化之衰(“八股行而古学废”“大学出而经说亡”) , 成为明亡的主要原因 , 因此 , 娄四公子骂道:“自从永乐篡位以后 , 明朝就不成个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