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怎么回事?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事件始末( 十 )


王中磊坦言 , 就是这个瞬间让他决定 " 赌 " 一把 。 这其实是个风险极高的事情 , 《前任攻略》是田雨生的导演处女作 。
" 我喜欢那种特别自信的人 。 " 在回忆这个场景时 , 王中磊说自己凭一个念头便定了主意 。
正是二人的这种性格特质 , 让华谊内部的项目诞生模式和其他影视公司有所不同 。
" 直觉、情谊而非盈利 , 有时候会被看的较重 。 "导演王宁(化名)在接受《盒饭财经》采访时说 , 圈内的导演和编剧总会把项目书递交给各个电影公司 。 但华谊的脾气有时候让人摸不准 。 " 比如在 2015 年 , 万达喜欢大 IP+ 低成本喜剧 , 光线喜欢适合多元化开发的项目 , 但那时候人们说不清什么样的项目能让华谊 100% 喜欢 。 "
相比之下 , 叶宁及其班底给人的感觉略有不同 。 从万达时期开始 , 叶宁在评估电影项目时 , 已经标配般地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专业人才 , 甚至对一些新人导演 , 叶宁还会让团队对其进行背景调查 。 叶宁喜欢用一套更有 " 标准 " 感的模式去开发项目 。
这些专业人才虽然华谊都有 , 可是如果在某个瞬间王中磊或者王中军直觉判断 " 这个项目能成 " , 那么其他的评估机制都会变得无足轻重 。
而在 2016 年的王中军看来 , 华谊连续两年在电影市场低迷 , 已经到了做出改变的时刻 。
" 我总不能因为一两个项目失败 , 把我亲弟弟辞退吧 。 " 在 2016 年叶宁入职后一次交流会上 , 王中军笑谈 。
失去的三年
叶宁直到最后都没彻底融入华谊 。
" 他想用万达的那套逻辑去管理华谊旗下的导演、编剧 , 在华谊这显得格格不入 。 " 曾在王中磊手下工作 , 后来分管领导变为叶宁的张冲(化名)对《盒饭财经》讲了一个细节 。 在叶宁主导的某次电影项目开发讨论会上 , 叶宁习惯性地将票房、商业开发、盈利性评估列为最重要项目 , 却引来了和华谊合作多年的一位老影人的不满 。 " 中磊总的时代 , 哥儿几个坐下来聊天时 , 不会把钱的事看那么重 。 "
在他回忆中 , 王中磊掌舵华谊电影事业的时候 , 和华谊合作过的老人 , 会感觉 " 倍儿有面儿 " 。 哪怕拍过的电影没赚大钱 , 但只要出现在华谊、出现在王中磊面前 , 都会感觉一种 " 兄弟般的尊重 " 。
但在叶宁的理念中 , 导演也要引入 KPI 甚至末位淘汰机制 。 " 影片好不好不重要 , 票房要高、商业开发要多 。 虽然叶宁的真实想法可能并非如此 , 但很多华谊人是这样解读的 。 " 一位叶宁的同情者如是说 。
或许导演管虎的性格 , 可以体现出华谊人的特质 。
在 2015 年《老炮儿》上映不久 ,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自己和华谊签订的 " 导演合同 "(规定年限内完成规定数量的电影作品 , 此时叶宁尚未加入华谊) 。 管虎直言:" 把我需要的钱放到桌上 , 别他妈管我拍什么 。 "
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怎么回事?华谊兄弟要求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事件始末
文章图片
从叶宁入职后的华谊业绩 , 或可窥探一二 , 自 2017 年后 , 华谊竟然连续缺席春节档 。 而春节档正是华谊崛起的龙兴宝地之一 。
" 三度缺席春节档 , (2019 年)主投主控项目一片空白 , 这样的失误堪称致命 。 " 在王中磊 2019 年最后一天写给华谊员工的信中 , 他这样写到 。
" 去电影化 , 绝对不是不拍电影 。 " 在 2020 年初的公开采访时 , 当被问到连续三年缺席春节档时 , 王中军说 。
实际上从华谊最近一个风光大年 2017 年的成绩单里 , 已经可以闻出奇怪味道 。 这一年华谊推出了两个爆款《芳华》(票房 14.23 亿元)《前任攻略 3》(票房 19.26 亿元) 。
但这更像是华谊的回光返照 , 甚至很难说这份成绩单和叶宁有哪些直接 。 《芳华》的导演冯小刚和华谊二王近乎同气连枝 , 而《前任 3》的导演田雨生一直把王中磊视为贵人 + 恩师 。


推荐阅读